摘要:8月9日,国家艺术基金“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项目组由执行人李振伟带队,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将理论教学与实物观摩深度结合,既夯实理论根基,又锤炼应用能力,为学员搭建起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对话桥梁。
8月9日,国家艺术基金“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项目组由执行人李振伟带队,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将理论教学与实物观摩深度结合,既夯实理论根基,又锤炼应用能力,为学员搭建起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对话桥梁。
上午,项目组抵达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承载国家文化记忆的核心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其跨时空的藏品体系,为美术评论工作者提供了从文明演进视角审视艺术发展的宏观语境。此次参观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共同推出的“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为实践教学对象,该展览以92件油画和素描作品,系统呈现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艺术生涯。
列宾作为巡回画派的代表艺术家,其艺术实践打破了学院派的程式化创作范式,将社会观察与人文关怀融入绘画语言。学员们结合前期课程对列宾作品中所包含的历史叙事、社会风情、人物肖像三大要素的了解,此次观展他们通过对原作笔触、色彩层次的现场感知,纠正以往通过印刷品形成的认知偏差,为评论写作积累了第一手视觉素材。
活动现场
下午,项目组前往中国美术馆,特别邀请北京大学与中国美术馆联合培养的博士后赖思佳担任学术导览。赖思佳以溯古回今的展览思路为切入点,详细解说了中国美术馆展厅结构及展览叙事模式,重点讲解了“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与“和平颂——美术作品展”。
“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以文物为核心主体,系统地呈现了甘肃地区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积累的丰富文化遗产,清晰展现汉字与书法的演变脉络、绘画与雕塑艺术的发展轨迹,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直观而丰富的实物资料;“和平颂——美术作品展”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展品主要为艺术创作,涵盖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多元艺术门类,通过艺术作品回顾历史上的战争创伤,警示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此次活动通过东西方艺术经典的对话、历史脉络与当代实践的观照,帮助青年评论人才逐步构建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立场的评论体系,为推动中国美术评论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摄影 | 刘科瑶制作 | 殷 铄、刘根源校对 | 安亚静初审 | 殷 铄复审 | 马子雷终审 | 陈 明来源: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