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瑞士一项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体的长期观察研究指出:清晨,是心脏功能最容易“掉链子”的时段之一。这并不是说早起不好,而是说,起得早,做得急,动得猛,这些细节才是问题的根源。
一大早醒来,天还没亮,窗外的鸟叫声还没响起,你却已经坐在床边发愣。
这一幕,在很多老年人群体中,并不稀奇。但你可能不知道,早起这件事,本身就可能和心衰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
瑞士一项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体的长期观察研究指出:清晨,是心脏功能最容易“掉链子”的时段之一。这并不是说早起不好,而是说,起得早,做得急,动得猛,这些细节才是问题的根源。
早起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玄妙也玄妙。对年轻人来说,早起是一种自律;但对老年人而言,早起更像是一种生理节奏的改变。而这个节奏,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健康的隐患。
首先要说的,是很多人忽略的交感神经兴奋。清晨醒来,体内的皮质醇水平本就升高,容易引发血压波动。对于心功能本就偏弱的人群来说,这种波动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
尤其是刚醒的那几分钟,血液黏稠度也处于相对高峰。我们年纪大了,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速度变慢,突然起身,心脏要承担的压力其实比你想象得大得多。
这时候,如果你一骨碌就从床上弹起来,甚至马上穿衣下楼,那心脏可能还没准备好。心率变异性此时不足,缺乏缓冲能力,容易让心脏“措手不及”。
而这正是很多人早晨感到胸闷、气短、甚至心悸的核心原因。不是你不够健康,而是你“太着急”。
65岁以后,早上醒了,不要急着起床,三件事,一定要记住。
第一件事,醒来后,先静躺三分钟。这三分钟,是给身体的适应时间,也是给心脏的缓冲带。你可以闭着眼睛,活动一下手指和脚趾,感受一下有没有头晕、乏力。
第二件事,起床动作要慢,最好分三步:先坐起来,再把脚放下床,最后站起来。这个过程,不要超过一分钟,也不要少于三十秒。体位性低血压常在这时“犯事”。
第三件事,起床后不要马上洗澡、锻炼或出门。尤其是冬天,温差大,血管收缩更明显。哪怕是夏天,清晨的温度也比你白天想象的低,一冷一热,对心脏都是挑战。
有些人一醒来就迫不及待地要“晨练”。但晨练未必适合所有人,特别是有心血管基础问题的人,更适合在上午8点后、太阳升起、气温回暖后再活动。
很多人误以为“早起等于健康”,其实早起的“方式”才是关键。不是越早越好,是越稳越好。
别小看这个“稳”字。背后藏着一个重要指标:血压日节律。健康人的血压在清晨有一个自然升高的过程,称为“晨峰”。如果这个峰值太高,就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
而这种晨峰,跟晚上的作息密切相关。如果你晚上睡得太晚、太短,肾上腺素水平没能及时调整,第二天早上,血压反弹的幅度就会更大。
规律的作息,是保护心脏的第一道防线。不是说你必须凌晨五点起,而是你要保证自己睡够七小时,起床时不感到疲惫。
这里也就引出了另一个被忽略的问题:睡眠质量。很多人年纪一大,夜里老醒,认为这是正常衰老的表现。但断断续续的睡眠,容易让交感神经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不利于心脏的休息。
晚上睡前避免刺激性的活动,像是看紧张的电视剧、玩手机、喝浓茶,都是影响褪黑素分泌的“敌人”。而褪黑素不足,直接影响血压、心率的节律。
很多人问我,最适合老年人的起床时间,是几点?其实关键不是几点,而是你醒来时的状态是否清醒、头脑是否灵活、身体是否放松。这比具体的钟点更有意义。
很多人早上醒得早,并不是因为想起,而是被迫醒。比如夜尿频繁、膀胱敏感、焦虑等问题。这时候,建议你从生活方式入手,例如晚餐少喝水、规律排便、减少睡前焦虑源,都能改善这个状态。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那就是清晨的气温变化。很多城市早晚温差大,起床时如果不及时加衣服,容易受凉,诱发血管收缩。尤其是秋冬季节,这一点尤为重要。
也有不少人一早醒来就开窗通风,这件事本身但一定要确保自己穿得够暖、身体没出汗,否则冷热交替,容易引起血压波动
。
再说一种常见行为——早起马上喝水。这听起来是个健康习惯,但如果你本身有胃寒、血压波动问题,建议不要喝太凉的水。温水更合适,最好控制在35~40度之间。
水也不要一口闷,分几口慢慢喝。这样既能稀释清晨高黏稠度的血液,也能给身体一个温和的唤醒过程。
除了喝水,很多人早上有“排便焦虑”,觉得不拉一泡就浑身不舒服。排便的节奏应该顺其自然,不是强求来的。强行排便,反而容易诱发腹压升高,对心脏不利。
还有人问我,是不是早上最容易犯病?这话听起来吓人,但确实有统计发现,心脑血管事件在清晨时段的发生率偏高。这并不是早上的错,而是身体在这个时间段的状态本就更脆弱。
与其说“早起伤身”,不如说“早起不当才伤身”。方法对了,早起照样可以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
哪怕你已经退休,生活节奏慢了下来,也不要掉以轻心。健康从来不是“等病来了再治”,而是“在没病时就养”。
早起,是一场与自己身体的“对话”。这场对话,得慢慢说,慢慢听,别太急。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王志刚,刘建明.心衰老年患者清晨血压变化特点与应对措施[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3):245-249.
张伟,李红.早晨血压峰值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探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1):33-36.
刘晓燕.老年人晨起生理特点与健康管理[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2):145-147.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