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2025年宁波市“文艺大师开课了”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宁波市文艺大师单霁翔,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题,将北京中轴线的壮阔史诗与宁波的文化基因紧密相连,为甬城观众带来一堂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文化公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主题讲座。本文照片均由徐诚摄
9月1日下午,宁波博物馆三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近200名观众屏气凝神,聆听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作为2025年宁波市“文艺大师开课了”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宁波市文艺大师单霁翔,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题,将北京中轴线的壮阔史诗与宁波的文化基因紧密相连,为甬城观众带来一堂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文化公开课。
现场观众。
一轴贯古今:解码千年文化的传承基因
“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每一步都是不同的文化气象。”讲座开篇,单霁翔便以“文化导游”的身份,带领观众开启一场“云端漫步中轴线”之旅。
从永定门向北1500米,是青松翠柏环绕的生态空间;再过1500米至正阳门,是商贾云集的经济盛景;步入天安门广场,感受政治中心的庄严肃穆;午门至景山北门的1500米,浸润在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交织的文化氛围中;最终抵达什刹海与钟鼓楼,触摸老北京的社会烟火——这条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的轴线,串联起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城市文明图景。
作为中轴线保护与申遗的亲历者,单霁翔分享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守护故事:为让筒子河重现清澈,他推动污水截流、居民搬迁,践行“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给21世纪”的承诺;面对永定门复建争议,他坚持“原位置、原形式、原材料”原则,让这座中轴线最终跻身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活着的文明载体。”单霁翔坦言,从2012年推动北京中轴线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到2024年成功申遗,12年的坚守印证了“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文明根脉”的深刻内涵。
单霁翔在讲座中。
一院焕新生:揭秘故宫“活起来”的密码
“人们跟着导游小旗子匆匆走过,20分钟就结束故宫之旅——这不是文化传承应有的模样。”谈及故宫博物院的转型,单霁翔直指曾有的困境。2012年接任故宫院长后,他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推动这场历时数年的文化革新:用三年时间清理9371间房屋,让尘封的文物重见天日;花两年整治古建筑杂草,让1200栋古建告别“荒草丛生”;将雁翅楼、慈宁宫等昔日“非开放区”改造为展厅,使开放面积提升至85%。
更令人动容的,是对文物“尊严”的守护。他将躺在台阶下的秦始皇兵马俑担架移入慈宁宫雕塑馆,为3米多高的北齐石佛修缮除尘,让6200件明清家具在故宫南大库家具馆“安家”。
他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打造《国家宝藏》等文化综艺,让文物走出博物馆;研发11900余件文创产品,让“千里江山图”绘上团扇、“故宫红”染就口红;推出“数字故宫”,让观众在端门数字博物馆与《清明上河图》“对话”,走进养心殿“数字原状空间”。
2019年“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复原消失170余年的天灯、万寿灯,吸引60%的年轻观众;“上元之夜”首次点亮紫禁城,让世界看见中国传统节日的浪漫——这些实践,正是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的最佳诠释。
讲座现场。
一城牵深情:书写甬城与文化遗产的双向奔赴
“宁波于我,是缘分深厚的文化故地。”讲座中,单霁翔多次提及与宁波的不解之缘,言语间满是认同与期许。从宁波博物馆开馆仪式到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奠基,从“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宁波论坛到连续四年出席宁波文博会并主讲“故宫论坛”,从2019年受聘为宁波文博会顾问、创意宁波建设顾问,到2020年单霁翔文艺大师工作室落户甬城,他的足迹深深镌刻在宁波文化发展的脉络中。
尤为特别的是,单霁翔始终将宁波置于中华文明的宏观坐标中审视。谈及大运河申遗,他动情地说:“浙东运河是大运河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宁波正是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的关键节点。”正是这份认知,让他在申遗过程中力推浙东运河纳入保护体系,使大运河成为串联35座城市、涵盖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完整线性遗产。
今年,得知宁波将举办“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他第一时间牵线陕西历史博物馆,促成三大世界级线性文化遗产首次“同框”,开展时更是发朋友圈“打call”、亲临现场点评,这份对宁波文化事业的热忱令人动容。
讲座尾声,一场特殊的“文化之约”温暖上演。天津大学杨菁教授将历时四年完成的《杰阁遗型——宁波天一阁藏书楼》赠予单霁翔。
作为首本系统梳理天一阁建筑园林特色的专著,书中不仅揭示了天一阁与故宫文渊阁的南北文化传承脉络,更凝结着单霁翔对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切关注——
他曾为该书亲笔作序,以文博大家的深厚积淀,梳理天一阁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私家藏书楼的千年传承脉络,肯定其在中华典籍守护与文化传播中的独特地位,更结合“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理念,为天一阁在新时代连接年轻群体、拓展文化价值提出思考,字里行间满是对宁波“书藏古今”城市品格的珍视。
杨菁(左)向单霁翔赠书。
离场时,不少观众仍沉浸在这场文化盛宴中。市民王女士手持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中轴线的历史节点与故宫的创新实践:“单院长的讲述让我明白,文化遗产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能融入生活的温暖力量。”
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唤醒 ——从北京中轴线到宁波天一阁,从故宫的焕新到甬城的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鲜活的姿态,在新时代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单霁翔在讲座中。 单霁翔在讲座中。
来源:甬派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