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此次活动中,乐山实小数学团队承担小学数学三年级新教材培训任务。为呈现优质培训内容,从6月接到任务起,学校数学团队深入学习新教材,反复研讨、交流,精心筹备。聚焦三年级上册新教材解读、衔接内容介绍及典型课例展示,为参训教师呈现了一场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专业培训。
近日,乐山市2025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修订教材培训(小学数学)顺利开展。乐山市实验小学陈晓英老师担任活动主持人。
在此次活动中,乐山实小数学团队承担小学数学三年级新教材培训任务。为呈现优质培训内容,从6月接到任务起,学校数学团队深入学习新教材,反复研讨、交流,精心筹备。聚焦三年级上册新教材解读、衔接内容介绍及典型课例展示,为参训教师呈现了一场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专业培训。
张海霞老师结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以“解教材育素养,重实践促综合”为主题,先对“综合与实践”板块进行总体介绍,再从编写意图出发,结合典型课例深入解读“曹冲称象的故事”“时间在哪里”“数字编码”3个主题活动。
王兴春老师以“突出数学本质,渗透模型意识”为题,从课标要求和教材结构对“数量关系”主题进行整体介绍,说明三年级上册补学第一学段数量关系单元的原因。通过对比“数量间的加减关系”和“乘除关系”单元教材,解析如何从具体情境抽象基本模型及关联数量关系与四则运算意义,分析教材变化并给出教学建议,让教师对“数量关系”教学有更清晰认识。
张影老师解读“复习与关联”单元,从“单元定位与核心价值”“内容结构与编排逻辑”“新教材核心变化:知识结构图系统化”三方面展开。深入解析“知识结构图”这一全新教学模块,指出新教材的“复习与关联”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导图,经历从单元新知到跨领域整合,最终形成学科素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助力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
沈跃萍老师围绕“线和角”单元,介绍了教学内容及变化,如整合线与角内容、新增“两点间线段最短”和尺规作图等;阐述了具体内容编排、教学建议及单元教学建议,重点讲解小学阶段尺规作图的三个例题及教学实施,旨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落实量感、空间想象、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
陈琳老师围绕“关注教材变化,落实核心素养”主题,从整体解读和分单元剖析两方面分享。整体解读“图形与几何”领域,对比新旧教材变化,形成“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结构;分单元解读《毫米、分米和千米》和《观察物体》,分析变化、理解知识本质、思考教学策略并给出建议,如“毫米、分米和千米”培养量感与推理意识,“观察物体”通过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梅懿老师交流三年级上册教材整体变化和衔接内容后,重点解析“数与运算”版块教材变化。强调教材体现2022版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以凸显“计数单位”统领作用为主线,阐述《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教材变化和教学建议,如前者要凸显计数单位作用、沟通口算笔算联系,后者要依托实例直观认识分数、感悟分数单位价值,体会数概念一致性。
黄静文老师的微课《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和复习》,以“知识结构图”为线索梳理单元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理念。教学中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乘法算法背后回归表内乘法的共同原理,注重算理贯通与知识结构,助力学生提升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培养系统思维和迁移能力。
刘肖老师执教的“混合运算”例5微课,围绕含相差与倍数关系的复合问题,以“做花”情境切入,借助线段图教学综合法与分析法,明确“求中间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步计算到列综合算式的过渡,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与问题解决顺序的一致性,层次性练习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宋星老师的《曹冲称象》微课,从语文课堂学过的故事切入,以“讲故事+贴板贴”互动抛出核心问题,借助天平让学生动手操作,将等量代换思想具象化。随后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等量代换故事,提炼“等量的等量相等”模型,破解曹冲称象的数学奥秘,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知识迁移及模型意识等能力,实现跨学科衔接与生活迁移的结合。
李甜甜老师的《玩转圆规》微课,从秋千绳情境入手,趣味十足。教学尊重学情,从度量到标记再到用圆规作等长线段,循序渐进,注重过程层次性与思维严谨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几何直观。借助希沃圆规突破难点,以三位少年投掷铅球的练习提升兴趣,聚焦“线段CD和线段AB长度相等”的核心问题,提升推理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创。
“此次培训为乐山市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微课展示与教材解读,让老师们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乐山实小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能将所学所悟运用到课堂中,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文/图:乐山市实验小学)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