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颜值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化妆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然而,看似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市场,实则暗流涌动,产品成分与配料表不相符这一问题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消费者的权益与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颜值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化妆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然而,看似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市场,实则暗流涌动,产品成分与配料表不相符这一问题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消费者的权益与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久前,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纸处罚决定书,将广州市婵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婵妍生物”)推上风口浪尖。其生产的“YEYANQUEEN冰点多重防晒乳SPF50+PA+++”因成分造假被罚没1.56万元,这起看似普通的行政处罚,再现了化妆品行业长期存在的“配方表与实际成分两张皮”的乱象。
这一案例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成分关注度提升,部分不良商家受利益驱使,在化妆品成分上“做手脚”,妄图蒙混过关。
2025年7月13日,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直播电商时代与知识产权暨化妆品行业趋势研讨会”上,《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组组长王善文指出,从危害来看,成分与配料表不符,首先损害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消费者依据配料表选择产品,若成分虚假,就无法获得预期效果,如美白产品不美白、抗皱产品无抗皱作用等,这无疑是一种消费欺诈。其次,可能带来健康风险。若实际成分含有消费者未知的过敏原或有害成分,易引发皮肤过敏、红肿甚至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组组长 王善文
这种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诚信经营、注重品质的企业投入大量成本进行研发与生产,却可能因不良商家的不正当竞争而失去市场份额,长此以往,将阻碍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部分商家道德缺失、唯利是图,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铤而走险;另一方面,监管虽在不断加强,但化妆品市场庞大且产品更新换代快,监管存在一定难度,让一些不法商家有机可乘。此外,检测技术与标准的完善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技术难以快速精准检测时,成分造假就更容易发生。
未来只有监管、企业和消费者多方共同努力,建立更严格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自律,诚信经营,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遇到问题及时维权,才能让化妆品市场回归真实与安全,让消费者放心变美 。
来源:笑笑时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