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发现:一旦有脾胃虚弱,这5件事情别再做了,别害了自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2 23:03 2

摘要:临床上我们常见这样的病人——不是大病缠身,但整个人就是“蔫蔫的”,吃不进去、拉不干净、睡不踏实、体重忽上忽下。问诊一圈,常常绕不过两个字:脾虚。

脾胃虚弱,不是富贵病,也不是老年病,它是很多人拖着、熬着、忍着的“日常困扰”。你以为只是饭量小、容易饱,是年纪到了?

你以为一吃冷就拉肚子,是天生体质?你以为口淡无味、没胃口,是压力大?其实这些小毛病,可能都在提醒你:脾胃虚了

临床上我们常见这样的病人——不是大病缠身,但整个人就是“蔫蔫的”,吃不进去、拉不干净、睡不踏实、体重忽上忽下。问诊一圈,常常绕不过两个字:脾虚。

中医讲“后天之本”,说的就是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食物进了嘴,能不能变成血肉精气,全靠它俩。一旦脾胃出问题,人的气血、免疫、情绪、代谢都会跟着乱套

现代研究也发现,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胃排空延迟、胰岛素抵抗,很多慢性问题背后,都藏着一个“被你忽视的脾胃”。

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发布的调查显示,超六成城市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功能异常,其中脾胃虚弱型占比高达38.5%。说白了,十个里头有四个,胃在喊救命。

问题不是你有这个毛病,而是你还在做着让它更糟糕的事。尤其这五件,真别再坚持了,越做越伤身

第一件:饭点不吃,饿了才凑一口

门诊上,最常听到一句话:“我不饿,不吃也没事。”尤其是那些工作忙、节奏快的人,一顿饭挤到下午三点,晚上又来一顿宵夜,早上赶时间干脆空腹喝咖啡,仿佛胃不是胃,是个随叫随到的工具人。

脾胃最怕的,就是“饿一顿、吃一顿、宵夜补一顿”。长期不定时进餐,会让胃部分泌的胃酸和消化酶失去节律,胃黏膜处于“干磨”状态,容易引发胃黏膜糜烂(就是胃的内壁被“烧”出小坑),甚至胃炎。

研究显示,长期不规律饮食可显著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风险,且与肠道微生态紊乱密切相关。身体不是机器,不饿不代表不需要。即便没有饥饿感,也建议规律进食,哪怕只是一碗米粥、一片全麦面包。

第二件:冷饮冰品当水喝,肚子一寒就拉

夏天来了,有人冰咖啡一天三杯,奶茶要加冰,大西瓜切块直接下肚。但你知道吗?脾胃的“生命温度”是37℃,你每喝一口冰水,就像往它头上泼一盆凉水

这不是夸张。脾胃属土,喜温畏寒。冷饮一进肚,胃的血管会立即收缩,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胃排空延迟(食物在胃里待得太久),这可能导致饭后腹胀、反酸、甚至腹泻。

2023年《中国消化系统疾病年报》指出,年轻群体中因冷饮诱发的胃肠功能紊乱占比逐年上升,女性更明显。尤其脾胃本就虚寒的人,一杯冰饮下去,可能换来三天腹泻。不是说夏天不能喝点凉的,但至少别空腹喝、别猛灌、别连续喝。给胃一点适应的空间,别拿它当冷库。

第三件:饭后马上坐、坐着就不动

“吃完太饱,坐一会儿消化”,这话听着合理,但对很多人来说,坐着不是“消化”,是“发酵”

饭后胃部充盈,正常需要靠胃肠蠕动把食物推送下去。如果你一吃完就窝在沙发上、电脑前,甚至窝成一个“C形”,胃被压着、肠道也不动,食物就像堵在高速口的车,动也动不了,肚子自然胀、打嗝、甚至反酸。

临床上叫胃食管反流,很多人不是胃口不好,而是“吃完不动”把胃折腾坏了。研究发现,饭后立即久坐超过30分钟,胃排空时间延长23%,且更容易诱发胃动力障碍。建议饭后站立10分钟,或者轻缓走动15分钟,让胃有个“缓冲期”。

第四件:动不动吃“清淡”,其实越吃越虚

脾胃虚的人,最常犯的一个错是:一不舒服就开始“清淡饮食”,白粥、小菜、凉拌黄瓜,吃得像病号一样,结果越吃越没力气。

“清淡”不等于“寡淡”。脾胃虚的人,本就缺乏“运化能力”,再吃这些缺乏营养密度的食物,无异于“雪上加霜”。身体想恢复,得有“燃料”,而不是天天靠白粥续命。

尤其那些天天只吃水果、凉拌菜、发糕、面包的人,可能以为自己在养胃,实则是在耗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它俩是个配合机制,只有吃进去“有质感、有温度、有营养”的食物,才能让它们运作起来

建议脾胃虚的人,主食选择温热易消化的,如糯米饭、小米粥、红薯羹,辅以适量蛋白质和温性食材,如鸡肉、山药、胡萝卜、姜丝,不是重口味,但要有“温补力”。

第五件:情绪压着、压力憋着,气郁伤脾

“胃不好的人,心里一般也不太好。”这话不是安慰,是实情。现代医学研究已明确指出,肠-脑轴是双向的,情绪会直接作用于胃肠功能

工作压力大、家庭矛盾、情绪内耗严重的时候,胃会开始抗议:食欲下降、腹胀、便溏、甚至胃痛。中医讲“思伤脾”,其实说的就是长期焦虑、思虑过度会让脾运功能下降

2021年《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者,胃肠道反应比常人敏感1.8倍,易患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你以为是胃不好,常常是情绪没出口。

建议建立情绪“泄洪口”,写日记、快走、倾诉、冥想、心理干预都可以,不要让情绪在身体里变成“慢性毒素”。脾胃最怕的,不是吃坏了,而是你心里憋坏了。

很多人问我,脾胃虚能不能吃点药调一下?当然可以,但我更想说的是:脾胃的修复,不是靠一味药,而是靠你对它的“日常态度”

别再忽略它的节奏,别再挑战它的耐受,别再透支它的运作。它撑了你几十年,该你心疼它一回了。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晓.中国城市人群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2022,42(3):145-149.
[2]李明.胃排空延迟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5):321-325.
[3]王静.情绪压力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1,30(7):615-619.

来源:老张健康说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