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减”和“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智育正在经历从知识传输向认知能力培养的转型。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们深知智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思维之光的点亮、创新之翼的舒展。7月8日,志愿服务团走进阿瓦提县库
在“双减”和“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智育正在经历从知识传输向认知能力培养的转型。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们深知智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思维之光的点亮、创新之翼的舒展。7月8日,志愿服务团走进阿瓦提县库木巴格社区,精心策划并开展“探秘电力魔法”主题科普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孩子们探索电力科学的奇妙世界,在趣味互动与实践操作中,激发科学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活动现场,志愿者手持微型马达走上讲台,以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开启了这场科学之旅:“小朋友们,家里的风扇为什么能转起来?电看不见摸不着,又是怎么变成风的呢?” 这一提问瞬间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大家纷纷睁大眼睛,开动小脑袋,积极思考。
随后,志愿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与实物演示,将抽象复杂的电磁学原理转化为充满童趣的表述:“电就像一群爱跑步的小精灵,当它们通过马达里的线圈赛道时,会让里面的小磁铁跳舞,带动扇叶转起来!”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快速旋转的马达模型,不时发出惊叹声,被电与磁的奇妙转化深深吸引。
科普宣讲环节,志愿者结合生活实例,借助演示文稿,带领孩子们一同探索电力从发电厂出发,历经重重环节,最终抵达家用电器的奇妙旅程。同时,还着重讲解了安全用电知识,通过“如果手指伸进插座会发生什么?”“雷雨天气能不能在大树下躲雨?”等互动问答,引发孩子们的热烈讨论。答对问题的小朋友兴奋地领取电力主题卡通贴纸作为奖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重要的安全用电常识。
最令孩子们兴奋不已的是实践制作环节。志愿者为每人发放迷你直流电机、扇叶、电池盒、导线等材料包,并分步演示组装步骤:“先把导线连接电池盒正负极,再轻轻装上扇叶,最后接通电源……” 孩子们立刻化身“小小工程师”,专注地投入到制作中。他们有的皱眉思考,小心翼翼地接线;有的相互协作,共同探讨调试方法;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举手向志愿者求助。当第一台自制电风扇“嗡”地吹出凉风,现场瞬间响起欢呼,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将风扇对准脸庞感受凉意,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成就感满满。
“原来电的力量这么神奇!我回家要给爸爸妈妈展示我的电风扇!”活动结束后,马拉提小朋友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道。此次活动成功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摸、可操作的实践体验,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创新创造的种子。
未来,“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将持续开展系列智育科普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为阿瓦提县各个社区的青少年伙伴们打开更多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助力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快乐探索,茁壮成长。(文:张文杰/摄:许杰)
来源:科学花小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