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台下坐着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及几位胸前挂满勋章的抗战老战士。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穹顶下,一声母亲的呼唤穿透了八十年的时光,无数观众在屏幕前泪流满面。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台下坐着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及几位胸前挂满勋章的抗战老战士。
他们浑浊的眼睛里映着舞台的光,仿佛在等待与八十年前的岁月重逢。这场晚会没有走传统主旋律的“宏大叙事”,而是用一个个细微的故事触动人心。
晚会在一片肃穆中拉开帷幕。万人大礼堂的舞台上,金色长城蜿蜒起伏,赤红绸布飘动飞舞。幕布中间,“正义必胜”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从1945年回溯至1931年,舞台中央倒序呈现的影像将观众慢慢拉回那段水深火热的岁月。观众们跟随着表演,重温了那段山河破碎、硝烟弥漫的历史。
松花江畔,血与火交织。《松花江上》的旋律响起,演员们拖着行囊,背着孩童,蹒跚前行。南京城里,一片哀嚎,舞蹈《殇》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场景,最终定格在数字“300000”,这一幕让全场观众为之屏息。
整场晚会中,五个特别场景成为观众热议的泪点。情景剧《永远的番号》中,硝烟味似乎从舞台溢出。该剧以“刘老庄连”82名烈士的故事为原型。
1943年春,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营四连仅有82名战士,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连续作战40余天,掩护人们转移。子弹打光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就用双手掐,手臂负伤就用牙齿咬。
最终,82人在刘老庄战斗中全部牺牲,无一投降。刘敏涛饰演的母亲含泪宣告“刘老庄连 全员补齐”。观众称“每声呐喊都像扎进心口的刺”。
情境对话《如你所愿》则展现了今天的我们与牺牲的先辈跨越时空的对话:今日中国,如你所愿!这一场景引发了许多观众的共鸣。
舞蹈《殇》以震撼的方式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醒目的大字“300000”铭刻着全体中华儿女无比沉痛的一段集体记忆。
情景演绎《窑洞与战壕》展现了抗日战争期间,无数青年奔赴抗日前线的感人故事。一段父子之情,令许多观众泪目。
领唱与合唱《势不可挡》唱出了民族复兴势不可挡的气魄。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共同高唱《歌唱祖国》,热烈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久久回荡。
在众多表演中,刘敏涛在《如你所愿》中的演出成为晚会最引人注泪的片段。她饰演的是“刘老庄连”烈士家属的缩影——一个等了儿子八十年的母亲。
上台时,她缓缓蹲下身,指尖轻轻蹭过舞台上模拟的“焦土”,动作慢得像在抚摸一件易碎的旧物。后来她抱起那面染着暗红印记的旗帜,贴在胸口,声音发颤地问:“娘就想知道,当年送你们去打鬼子,怎么一刻也没见回来?”
这句话刚落,台下传来第一声抽泣。再到情绪爆发时,她跪在地上,肩膀抖得厉害,不是夸张的号啕,而是像有口气堵在胸口,怎么也喘不匀。
直到哑着嗓子喊出“孩子,我带你回家”,舞台顶的灯光突然收束成一小团,像暗夜里的烛火,把她的影子投在背景板上,又长又沉。
她那句“和平从来不是别人给的,是中华儿女咬碎牙吞着血打出来的”,没拔高声调,却每个字都砸在人心上——前排有位女士掏纸巾的手,抖得比她还厉害。
演出结束还没半小时,社交平台已经被“哭”刷屏了。有人晒出揉成一团的纸巾,说刘敏涛演的娘一开口,眼泪就没止住。
有人写起自家故事,说她叫那声“孩子”时,想起了奶奶说的太奶奶当年送叔公去参军再也没等到人的往事。还有年轻人留言,说以前听历史课没太有感觉,今天看她演的,突然懂了“牺牲”不是两个字,是好多妈妈等不到的孩子。
“刘敏涛给我演哭了”、“文艺晚会好哭”、“文艺晚会能不能全国巡演”三个话题齐刷刷冲上热搜前排,连带着“刘老庄连82名战士全员殉国”的历史也被更多人搜了出来。
晚会中,刘昊然和胡先煦等当下最年轻的流量明星也倾情出演,用生动的表演令人眼前一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先煦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即将前往延安的前卫年轻人。虽然身上脏脏的,但他眼睛是亮亮的。
刚凭借《解密》获得长春电影节影帝的刘昊然展现了扎实的台词功底和表演气势,获得了观众的一众好评和夸奖。
罗晋身着灰色的民国服饰,充满了学者的气质。他用深厚的台词功力念道:“天下不好走的路,都归我们来走。”铿锵有力,不畏困难,只有向下拼搏的决心,没有一点退让和畏缩。
这些年轻演员的参与,让历史记忆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播。他们的表演连接了历史与现在,让年轻人更容易理解和感受那段历史的重量。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去整整八十年。许多人可能会问,为何历经八十载风雨,我们仍要以最崇高的敬意纪念这场用生命铸就的胜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那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在破碎的山河间回荡。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签字投降,正好是14年抗战。这14年让中国人懂得了和平如此珍贵。守护共同的记忆,就是守护历史正义,守护人类良知,守护和平与安宁的家园。
我们坚持以9月3日为纪念日,有着深刻的意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但其中并未明确“投降”,只是模糊提及“停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条件投降。
直到9月2日,在美军军舰上,日本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才标志着其无条件投降的最终确认。而当时交通与通讯条件有限,投降的消息传到中国已是9月3日,那天全国民众奔走相告、万人狂欢,共同庆祝抗战的最终胜利。
《正义必胜》文艺晚会的成功,展示了文艺作品在唤醒历史记忆方面的强大力量。晚会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创造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舞蹈《殇》以震撼的视觉语言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悲剧。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通过生动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抗战烈士的英勇无畏。
情境对话《如你所愿》则通过跨时空的对话方式,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让观众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这些艺术手法不仅传达了历史事实,更触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使遥远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让观众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是感受历史。
回望八十年前的胜利,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抗战精神在新时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十四年抗战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网友们说,我们要用奋斗续写先辈的光荣,用青春谱写新时代的华章。有网友说,看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薛玉娟的外孙女和10岁的重外孙长年奔波于社区和校园,向青少年讲述历史真相,内心被深深触动。 “传承,从每一次讲述开始!”
对英雄最好的致敬,就是创造新的辉煌。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中国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步履坚定,初心不改。山河为证,使命在肩。
灯光亮起,三军仪仗队整齐地站在舞台上,他们迈着矫健的步伐,齐声高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巍峨的长城、奔腾的黄河、飞驰的高铁、遨游的神舟、笑靥如花的孩子、欣欣向荣的乡村……大屏幕上,新时代中国的画卷徐徐展开。
80年来,我们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行。#文艺晚会太好哭了##九三胜利日文艺晚会#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