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总觉得,久坐、穿紧身裤、不运动,是导致妇科问题的“罪魁祸首”。这些确实有影响,但要说对宫颈真正伤害大的,还真不是这些表面上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总觉得,久坐、穿紧身裤、不运动,是导致妇科问题的“罪魁祸首”。这些确实有影响,但要说对宫颈真正伤害大的,还真不是这些表面上的生活方式。
真正让宫颈“吃苦头”的,是一些看起来习以为常、甚至被忽略的行为,尤其是那三件事,频繁做,后果比你想象得严重得多。
先说一个大家平时不太注意的问题:频繁更换性伴侣。这个听起来可能有些敏感,但在临床上,宫颈癌的高危因素里,这一条是被反复确认过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频繁更换性伴侣,意味着暴露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几率更高。HPV可不是一般的病毒,它是导致宫颈癌的“头号元凶”。
它潜伏性强、传播能力强,而且不容易被察觉。很多人感染了都没症状,但病毒已经在悄悄改变宫颈细胞的结构。
有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帮大家理解:就像一扇木门反复被雨水打湿,一开始看着也没事,可时间久了,木头会腐,门会变形。
HPV对宫颈的伤害也是这样,一点点地、不声不响地改变细胞,最后可能演变成癌变。这不是吓人,是有实打实的研究支持的。
2023年一项涵盖亚洲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宫颈癌患者中,超过90%都被检测出高危型HPV感染,而感染者中,性行为开始时间早、伴侣数量多的人群,占比明显更高。
第二个让宫颈受伤的,是多次清宫或者说频繁接受宫腔操作。有些女性因为流产、刮宫、或者其他原因,接受过不止一次宫腔操作。
每一次操作,其实对宫颈和子宫内膜都是一次“创伤”。尤其是清宫,医生虽然操作很小心,但宫颈总要扩张,工具总要进去,这过程就像在细嫩的皮肤上反复搓擦,时间久了,组织的弹性和修复能力都会变差。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宫颈管变形、宫颈口松弛或者宫颈粘连。
有研究指出,反复宫腔操作的女性,在之后出现宫颈炎、宫颈糜烂,甚至不孕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这些操作后的损伤,不是当天就能恢复的。
有的宫颈组织修复要好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而在这期间如果又进行了新的手术或清宫,等于在伤口上反复划刀。
第三件最容易被忽略,却很常见的伤宫颈行为是:忽视慢性宫颈炎症。很多人听到“炎症”就觉得是小问题,尤其是宫颈炎,没疼没痒、有点白带异常就当成妇科常态,结果一拖就是几年。
但就是这种“不吭声”的炎症,才最容易长期刺激宫颈组织,诱发细胞病变。
宫颈炎不是一个单一的病,它可以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也可以是物理刺激引起,比如避孕环摩擦、分娩损伤没恢复好等等。
宫颈长时间处在炎症状态,会上皮细胞持续增生,免疫系统也会经常处于高反应状态,这种环境就像是“细胞出错”的温床。很多宫颈癌前病变,就是从长期反复的宫颈炎发展来的。
有意思的是,2024年刚发表在《国际妇产科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到,忽视慢性宫颈炎的女性,在5年内发展为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风险,是正常女性的4.6倍。
这个数字其实已经相当惊人,但问题是,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有炎症,或者觉得“没事,不用管”。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那是不是每次白带多点、颜色不太对,就要慌?其实也不用过度紧张。有些轻微的分泌物变化是正常生理波动,但如果持续时间长、伴随异味、颜色发黄或者带血丝,那就要注意了。
这时候,去医院做个宫颈TCT检查、HPV筛查,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国家也在逐步推进宫颈癌的早筛项目,很多地方的体检里已经包含了这些内容。
说点新鲜的内容吧——近几年,有关宫颈健康的研究一直在推进。有一种叫“液基细胞学检测”(LBC)的技术,比传统的宫颈涂片更敏感,能更早发现细胞异常。
现在还有一种叫“DNA甲基化检测”的新方法,能在病毒感染还没引起细胞明显变化前,判断出高危人群。虽然这类检测目前还没广泛推广,但已经在不少大医院试点中,未来可能会成为筛查的重要手段。
关于HPV疫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其实还是有不少误区。不是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也不是只有年轻女孩才需要接种。现在的九价HPV疫苗,已经批准扩展到45岁女性接种。
而且就算已经有过性经历,也还是可以打,只是保护效果可能没那么全面。疫苗的作用是降低感染率,不是治疗病毒,所以越早打越好。
世界卫生组织也在推广“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目标是让90%以上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HPV疫苗接种。
除了这些医学上的进展,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可以帮到宫颈。
比如说,卫生巾别总选带香味的,含香精、防腐剂的产品可能会刺激黏膜;再内裤勤换,最好是纯棉的,透气性好,细菌不容易滋生;而且月经期间不要做剧烈运动,尤其是游泳这类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的活动,最好暂时避免。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说的是,很多人太依赖“私处清洁剂”了。觉得用了就干净,其实不少清洁液含有强碱性物质,会破坏阴道和宫颈的自我保护屏障。
宫颈本身是有一套自己的免疫系统的,乱用清洁剂,反而容易破坏生态平衡,让有害菌趁虚而入。医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越清洁,越容易出问题,这不是玩笑话,是有临床依据的。
所以说,真正伤宫颈的,并不是大家以为的“坐久了”“穿紧裤子”,而是那些看似普通但反复出现的问题。
频繁更换性伴侣、反复宫腔操作、忽视慢性宫颈炎,这三件事才是伤害宫颈的“隐形杀手”。而这些行为,恰恰又是很多女性在生活中容易忽略的。
宫颈是个很坚强的器官,它能生孩子、能抵御感染,但它也很“记仇”,受过的伤、感染过的病毒,它会悄悄记在身体的“账本”里。时间久了,这本账会悄悄“结算”。别等到问题爆发后才后悔,宫颈的健康,真的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参考文献:
[1]刘晓红,张慧君,王丽华.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4,40(3):315-318.
[2]林雪梅,韩梅,李娜.宫颈慢性炎症与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5,60(2):125-129.
[3]黄宇婷,赵丽丽,谢春华.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24,51(4):210-213.
来源:伍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