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悉尼詩詞協會2025年第二次詩詞競賽,在全體會員的熱切期待中,于9月1日圓滿落下帷幕。經過緊張而公正的評審,最終結果揭曉:謝紹勇、周偉强和孔偉貞三位同仁的作品,分別榮獲冠軍、亞軍和季軍。在此,我們向三位獲獎者致以最熱烈的祝賀!
悉尼詩詞協會2025年第二次詩詞競賽,在全體會員的熱切期待中,于9月1日圓滿落下帷幕。經過緊張而公正的評審,最終結果揭曉:謝紹勇、周偉强和孔偉貞三位同仁的作品,分別榮獲冠軍、亞軍和季軍。在此,我們向三位獲獎者致以最熱烈的祝賀!
同時,亦要感謝所有踴躍參賽的會員們,正是大家的積極參與與投入,才使競賽活動愈加生動活潑、富有意義。我們還要特別向擔任評委的王曼妮、林觀賢和倪祖明三位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以深厚的學養與公允的態度,保證了詩賽的權威性與專業性。
詩賽之所以令人期待,不僅因結果揭曉的激動,更在于多年的歷練與積累。
自2021年以來,悉尼詩詞協會已成功舉辦十一次詩詞競賽,累計參賽達227人次,平均每場超過二十人參與。其中八次比賽參賽人數超過二十,本次詩賽有二十五位投稿參賽者(其中一首作品因不符合賽事規則,作無效投稿處理,實際有效參賽作品爲24篇。)投稿參賽人數刷新了歷届最高紀錄,顯示出會員們對詩賽的高度熱情與積極響應。這不僅是數字的攀升,更是人心與詩意的彙聚。
回顧歷届詩賽,題材和體裁豐富多樣,涵蓋絕句、律詩和詞:有絕句一届,律詩六届(含五律、七律),填詞四届。競賽的主題風格或清新婉約,或雄渾高古,或沉鬱厚重,展現了會員們多姿多彩的藝術追求。通過這樣的多元設計,既鍛煉了會員們在不同體裁上的創作能力,也拓展了藝術表現的廣度與深度。
歷届獲獎者中,有程立達、尹鋒、魏賞玲、馬孝揚、顔慶芳、孔偉貞、李作恒和謝紹勇先後斬獲一等獎;其中程立達、尹鋒和魏賞玲兩度問鼎,足見其實力與堅持。
獲得過二等獎的有:莫漢杰、魏賞玲、吳林橋、丘偉芬、李振國、周偉强;其中李振國、莫漢杰、周偉强獲得過兩次二等獎。
獲得過三等獎的有:鄭耀成、吳林橋、尹鋒、黃立新、李作恒、程立達、顔慶芳、莫漢杰、孔偉貞;其中鄭耀成、吳林橋、尹鋒獲得過兩次三等獎。
獲獎者群體比較廣泛,不少人多次登榜,成爲詩會競賽中一批穩定而活躍的中堅力量。
尤其令人钦佩的是几位高龄诗友参赛热情高涨,如吴林桥、吴子华、吴文炳,三位老先生均年过九旬,依然思维敏捷,笔耕不辍,积极参赛。吴林桥老先生还多次获奖。
我們也注意到,詩會中不乏詩藝精湛、才思敏捷的會員,他們在日常交流中常有佳作,但因種種原因,未能積極投稿參賽。這是一種遺憾。詩賽不僅是角逐名次的平臺,更是交流切磋、相互激勵的契機。我們真誠希望這部分會員能摒弃不必要的顧慮,不必過分在意成敗與得失,而是把它當作展示才華、砥礪心性、推動詩會發展的良機。相信以他們的專業水平與創作熱情,定能爲詩賽增添更多高質量的佳作,也能爲新會員樹立榜樣,使詩會的整體創作水平更上層樓。
在詩賽的發展歷程中,幾位評委功不可沒。陳炳均、王曼妮、林觀賢、倪祖明和鄭耀成等老師,先後擔任評委工作,他們憑藉豐厚的學術積澱和獨到的審美眼光,不僅保障了比賽的公正性,也爲參賽者提供了寶貴的指導意見。正因他們的辛勤勞動,詩賽才能逐漸形成規範、贏得口碑,幷持續發展。
值得欣慰的是,詩賽不僅是資深會員展示才華的平臺,更是新會員磨礪筆鋒、積累經驗的重要途徑。例如本次參賽的毛廣和、朱珠、任群英、梁有書、沈渤江、吳華秋、羅雁雲和王濤等,雖未獲獎,但展現出高度的參與熱情和可觀的創作潜力。他們的加入,爲詩會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預示著詩會未來的發展空間。
事實證明,舉辦詩詞競賽對於活躍學術氛圍、提升創作能力、培養後起之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僅是一場場藝術比拼,更是一種交流學習的契機,一次次精神與情感的共鳴。每一位參賽者,都是在與古典文脉對話,也是在與當下心境呼應。
詩詞競賽的圓滿成功,離不開每一個環節的精心設計和嚴格執行。詩會組織的詩詞競賽活動,在組織發動、收稿編號、評審公告等環節可能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集思廣益方能止于至善。期待大家的建議能幫助我們未來的賽事活動在公平性、專業性、參與度和影響力上都能更進一步。無論是宏觀層面的建議,還是針對某個細節的改進想法,我們都虛懷以待,誠摯聆聽。
本會自2005年創立以來,始終秉承“弘揚中華文化,傳播詩詞知識”的宗旨,在澳洲這一多元文化沃土上播撒中華文化的種子。詩詞競賽作爲協會的一項重要活動,如同一條紐帶,連接著海外游子與中華文化的根脉。它讓我們在南半球的陽光下,依然能聽見華夏古風的迴響;讓鄉愁、友情、人生的感懷,都化作吟咏的節拍。
詩聲不輟,墨香常新。展望未來,我們期待有更多會員積極參與詩賽,用真情與才思去澆灌詩詞之花。我們相信,在以李振國爲會長的第七届理事會帶領下,在全體新老會員的共同努力下,悉尼詩詞協會的詩賽活動和其他各類文化活動必將越辦越好,成果豐碩,影響廣遠。
這正是:
同聚雲涯賦九州,吟涛浩荡纵情讴。
才華各展珠連璧,心曲頻交水激舟。
賽後猶思人未盡,堂前已覺意長留。
辛勤籌辦多欣慰,更望群英共上游。
(注:图文无关)
来源:水点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