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叫嚣“我爸是李刚”,入狱6年重返社会的李启铭,如今咋样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18:55 2

摘要:那年网络上突然炸开锅,“我爸是李刚!”一时间,这句嚣张话传遍大街小巷,刷屏得像过年谁家都断不了的鞭炮声。人们一边在公交站调侃,一边在新闻评论里拍桌子骂,说到底,大家其实不是只在意那场车祸,而是对“有权就可以胡来”的愤怒。这事过去快十年了,有时我翻手机相册,还能

那年网络上突然炸开锅,“我爸是李刚!”一时间,这句嚣张话传遍大街小巷,刷屏得像过年谁家都断不了的鞭炮声。人们一边在公交站调侃,一边在新闻评论里拍桌子骂,说到底,大家其实不是只在意那场车祸,而是对“有权就可以胡来”的愤怒。这事过去快十年了,有时我翻手机相册,还能看到那时期的段子,说起来,这个出头露面的李启铭,现在还在什么地方?

老李家那种背景,其实身边不少人羡慕又心里咯噔。他爹是河北的官员,按说,李启铭从小过的日子,不跟普通孩子一般。小时候换手机都比同学快,人吃穿用度不用愁,平时脾气也冲,说话总带着点“你敢惹我?”的味道。那晚,他在市区喝了点啤酒,车速压根没降过。冷风把人吹得裹紧了外套,两个大学生走在路边,哪里会料到这一撞就一命归西?现场目击的人说,他摔门下来,第一反应不是害怕,而是嚷着“我爸是李刚”。听着像是句魔咒,其实最让人心寒的是那种靠关系、压法理的精气神。

这事当天就被传到了校内论坛,第二天上了头版,再过几个小时,全国都开始琢磨,“有背景”是不是还真能一手遮天。有人找出李启铭家的情况,说他小学时还带着保镖上下学。当天晚上到第二天上午,网上炸开了锅——不说别的,很多普通人的愤怒是真的,一边恨事故本身,一边堵心特权背后的“潜规则”。

但也要说,李启铭的嚣张并不独一份。那几年,儿女仗着父母当官、开豪车惹祸的事不只一次。很多人都记得类似事件:比如汶川地震后,各地街头的围观,大家其实最怕官员家属肆意妄为。社会风气逐步变味,很多年轻人心里都有点怨气。但事到临头,法律总会到场。李启铭被判六年监禁,罚了39万。不少人说罚得轻,但至少没人敢明目张胆为他开绿灯。

不过当时也不是全靠法院说了算。案子刚上司法流程时,媒体天天追着问进度,网友甚至自发盯上了案发路段。有位在学校附近开小卖部的大姐说,这阵风头让她生意都热闹了几天——大家都在聊那句“我爸是李刚”。除此以外,部分大学生自发写信给当地司法,要求公正处理。所以说,那天不是“李刚”一个人上了热搜,其实是整个社会顶着压力盯着“能不能管住这些有权人家”。

判决出来后,微信群里不少人开赌局——有人觉得六年对两个年轻的命来说不算多,有人说应该感到庆幸至少不是无罪了。其实刑期的长短是“以案论案”。那段时间,全国高校流行一句:“别以为你爸是谁,撞了人一样得进去。”

说到底,这事后续远比判决更让人唏嘘。刑期一到,李启铭只身推开高墙,走在曾经熟悉的城市。这时他才知道,“有关系”的好处真是一去不返。小时候能随便挑公司实习的位置,现在去投简历,HR只要一查履历,眼神就冷下来了。“你是那个‘李刚’的儿子?”不是明说,但态度很明显:不敢用,不愿用。河北本地民营企业主里有个圈,大家传得更快:以前是谁高官的儿子不重要,谁进过监狱才更要紧。

工作找不到就意味着没收入,花钱不像以前那样一掏就是大票。其实像他这种人,彻底落下来不算奇怪。刚出狱那一年,有咖啡馆老板即使同情,也最终没敢录用。李启铭自己倒也明白,能被接纳太难。有次,他在城市边角落的小厂打零工,工资拖欠了三个月。他问老板“能不能赶快发”,对方还有点调侃:“你不是有关系嘛,怎么还急这个钱?”这场对话,他连续几天睡不着。

这种落差,正常人都很难接受。有点像青海那边流传的“出了马圈才是真人生”,以前的“官二代”光环一夕之间没了。我后来跟一个刑满释放人员的志工聊,这群人回归社会比普通人难一百倍。用人单位怕麻烦,怕舆论,甚至怕被同事议论。有一个老哥还讲,“没人雇你干嘛,只能干些纯劳累活儿,搬水泥、送快递。其实不光是身体累,心里更受伤。”

但事情也不是一面倒的。李启铭随后在城郊租了间小屋,开始试着送外卖,干装修。每天凌晨出发,晚上回到家,自己煮点挂面。邻居都知道这小伙子其实不太会说话,挺沉默,偶尔跟楼下大爷打个招呼,没人提过去。每次工资单下来,他像普通人一样用计算器算得仔细。过去的“高人一等”彻底成了历史。

当然,日子不是只靠自己硬扛。后来,他试着创业,上网卖本地土特产——那会儿直播带货还没火,他借了点亲戚的钱,凑了几个快递员,要熬夜到三四点,发货还要自己背出去。合伙人里有个小弟,听过他老爹的事,但觉得人得有机会改错。有次合作伙伴拿了货跑路,李启铭只好垫钱,自己开车送货,没敢给家里打电话。那时候他的心态和以前完全不同,更多的是自嘲和反省。“有关系也没用,没人买我的面子,只能靠双手。”据说,他后来又去过物流园做临时调度,工友们都知道他身份,但没主动议论,时间久了才有人敢聊聊过往。

所以这个故事,真不是简单“一锤定音”那种。他践行了什么叫“法律公正”,也成了社会偏见的受害者。一面是要警醒别人不要冲动仗势欺人,一面现实里还是得想办法活下去。毕竟一个人的过去,社会不会轻易忘掉,但有没有可能给点机会?谁都希望犯错的人能有口饭吃。

十年过去了,到底是惩戒重要,还是要帮这些人重新走回社会?这件事到今天都没个统一答案。有时,我在公交上听老人唠家常,总会有人说:“年轻时谁没出过岔子?”但说到李启铭,还是叹一口气,“哎呀,这种事,要全社会齐心才有用。”

或许李启铭最怕的不是外面的冷眼,而是看不到改变的希望。我们总在问,法律能不能让社会变好?可如果没人愿意接纳那些曾经犯错的人,是不是也错失了一种进步?这个问题,谁能说得清——也许只有时间才有答案。

来源:名侦探柯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