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帐篷里,几张折叠板凳拼出的简易工作台占去大半空间,角落的行军床上铺着洗得发白却依旧干净的褥子,这便是三位大学生的临时“战场”。帐篷外,穿着亮黄色反光背心的他们,正沿着光缆标识线来回踱步,目光像绷紧的弦,紧紧盯着施工区域的每一台机械。
解放中路交叉口的施工围挡内,一顶印着“保护国防光缆,人人有责”字样的帐篷,在机械轰鸣扬起的漫天扬尘里,像个倔强的哨兵,挺着被烈日炙烤得发烫的脊梁。
帐篷里,几张折叠板凳拼出的简易工作台占去大半空间,角落的行军床上铺着洗得发白却依旧干净的褥子,这便是三位大学生的临时“战场”。帐篷外,穿着亮黄色反光背心的他们,正沿着光缆标识线来回踱步,目光像绷紧的弦,紧紧盯着施工区域的每一台机械。
“这两条主干光缆,就像五团到城区的‘生命信息动脉’,挖掘机铲斗下去要是碰着了,上万人的通话会断成碎片,国防通信更是半点差池都容不得。”培训那天,分局线路主管小侯蹲在地上,手里的路由探测器在地面划出光缆走向,三个年轻人的笔记本上,很快爬满了“埋深80厘米”“距施工点3米”等关键数据。
20岁的李哲特意把“三定”原则标成醒目的红底黑字:“定人员、定责任、定措施,咱们就是光缆的哨兵。”钻机的轰鸣声震得人耳膜发颤,脚下的地面也跟着微微发麻。他们的运动鞋没俩小时就裹满了泥浆,裤脚沉甸甸地粘在腿上,却没人顾得上擦汗,眼睛死死盯着施工机械的每一个动作。忽然,一台挖掘机的铲斗朝光缆标识区转过来,艾克拜尔一个箭步冲过去,举着探测仪,大声提醒:“师傅,这里光缆埋深只有80厘米,麻烦您往东侧挪半米!”阳光下,他额头上的汗珠顺着晒得黝黑的脸颊滑落,在下巴尖汇成水珠,“啪嗒”一声砸在胸前的工作证上,塑料外壳上“中国电信暑期实践生”几个字被汗水浸润得愈发鲜亮。
李哲给妈妈发的视频里,三个年轻人身后,“保护国防光缆人人有责”的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小半个月过去,帐篷外的公示栏渐渐热闹起来。几张手绘地图上,彩笔标注的每日施工进度,像一串串扎实的脚印,清晰地记录着工程推进的轨迹;旁边贴着的“光缆安全日志”,每一页都工工整整记着巡检时间、机械位置和线路状态,字迹间能看出不同人的笔锋,却都透着同样的认真。艾克拜尔的笔记本已经写满了16页,扉页贴着的那张探测仪蜂鸣声对照表,边缘早已被反复翻看磨出毛边;小伙子们熬夜设计的“光缆保护小贴士”,成了施工队的“护身符”,红底黑字贴在每台机械的操作室里,提醒着每一次操作都关乎通信安全。
“以前总以为电信就是装宽带、拉网线、修电话的,现在才明白,每次视频通话时清晰的画面,每次电话里流畅的声音,背后都有人在烈日下守着光缆。”李哲在实习总结里写下这段话时,远处的钻机正小心翼翼地绕过标识区,金属臂转动的角度,比最初规范了整整15度。这15度的精准,是他们用无数次提醒和紧盯换来的。
秋老虎的余威渐渐消散,地下通道的主体结构已见雏形。三个年轻人站在帐篷前合影,亮黄色的背心在晒得黝黑的皮肤上勒出浅浅的印子,像一枚枚自带温度的光荣勋章。这个夏天,他们不仅守护了光缆的安全,更在责任与坚守的淬炼下,收获了比课本更生动的成长——那些在烈日下流淌的汗水、在工地上听过的叮嘱、在险情前迈出的果敢脚步,都成了刻在青春里的印记,比任何奖状都更有分量。
劳动竞赛作品展播
作者:中国电信新疆公司 王福敏
来源: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