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运筹林海 —— 周保中:抗联堡垒的坚强构筑者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6 17:37 1

摘要:他从北伐战场转战东北雪原,用战略远见凝聚起抗联的钢铁力量;他以笔为剑记录战斗历程,用"边战斗、边生产" 的智慧让抗日堡垒在绝境中屹立。

他从北伐战场转战东北雪原,用战略远见凝聚起抗联的钢铁力量;他以笔为剑记录战斗历程,用"边战斗、边生产" 的智慧让抗日堡垒在绝境中屹立。

AM738;长春FM91.6

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

《好好学习》

本周六17:30播出

《运筹林海—— 周保中:抗联堡垒的坚强构筑者》

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孙太志(右)与《好好学习》主持人芳凝(左)。

周保中名字的由来

周保中是白族人,原名奚李元。周保中这一名字的由来,要从赴苏联学习的经历说起。

1928 年 11 月,中共中央决定派奚李元到苏联学习。时任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亲自与他谈话,明确学习任务,要求他安排好家属后,前往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伏龙芝军事学院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军事学府之一,素有世界 “四大军校” 之称。显然,党中央将他作为重点干部培养,送其赴苏学习的目的,就是让他掌握更多军事本领,成长为优秀军事人才,以适应国内军事斗争需求,为革命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为保障他顺利出境,周恩来为他办理了一本署名“周保中” 的出国护照。自此,奚李元正式改用 “周保中” 为名,因此也可以说,这个名字是周恩来为他促成的。随后,周保中安顿好家属并安排他们返回故乡,便遵照党组织指示,从上海乘坐英国轮船抵达海参崴,再转乘火车前往莫斯科。

周保中守护抗联独立性的斗争

早在东北抗联主力转移到苏联之前,1940 年初召开的第一次伯力会议上,苏联方面就有人提出将中共党组织与抗联部队分离的提议 —— 这意味着取消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抗日战争的独立领导。对此,周保中表示坚决反对,他坚持认为东北游击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整个革命斗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抗联面临着严峻困境:政治上已失去中共中央的指导,物资上武器匮乏、缺衣少食,在日寇重兵“讨伐” 下,连基本生存都难以维持。因此,与远东军建立合作关系、接受其援助,是正确且必要的选择。但在事关中国共产党独立存在与原则立场的核心问题上,周保中始终坚守中共的独立原则,仅同意在 “不妨碍中共政治威信和组织关系” 的前提下,“接受远东红军领导者对我们友谊的指导”,但强调这种指导 “不能代替中共全部系统和整个工作”。

抗联主力进入苏联后,苏联政府出于苏日关系考量,为避免与日本引发外交冲突,禁止在苏整训的抗联队伍返回东北。而这对以抗日为使命的抗联而言,无疑意味着脱离东北游击战场、无法完成抗日救国的任务。对此,周保中积极与苏方负责人协商,最终促成苏方同意东北抗联以小部队形式返回东北,继续开展抗日斗争。这一举措既保持了东北党组织与军队的独立系统,又兼顾了苏联的外交需要。

周保中在苏联领导抗联部队期间,在处理与苏联方面的关系上,做到了既讲原则、又讲策略。一方面,为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推动抗联与远东军建立合作并接受其指导;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党组织和抗联部队的独立领导,针对苏联方面的“取消主义” 倾向展开了有理、有节的斗争,为保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斗争的旗帜不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雨梅、子欣

初审:郝滋丽

复审:钟晓

终审:赵敏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来源:吉林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