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携父游金陵:岁月里的温情之旅 ||作者:伍磊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7 09:35 3

摘要:女儿在金陵求学已五载有余,早已盼着我们能来这座城市走走,只是我先前总因工作繁忙,迟迟未能成行。今年五一归家,我跟父亲提起此事 —— 想带已至耄耋之年的他去南京转转,也算圆了女儿的心愿。老父亲远行不易,却沉吟片刻笑着说:“你们看着定吧!” 我知道,他心里其实早有

携父游金陵:岁月里的温情之旅
作者/伍磊
编辑/天美五星
(全文4250字,阅读约21分钟)

女儿在金陵求学已五载有余,早已盼着我们能来这座城市走走,只是我先前总因工作繁忙,迟迟未能成行。今年五一归家,我跟父亲提起此事 —— 想带已至耄耋之年的他去南京转转,也算圆了女儿的心愿。老父亲远行不易,却沉吟片刻笑着说:“你们看着定吧!” 我知道,他心里其实早有这份期盼:六朝古都的烟火里,藏着他崇拜的朱元璋与孙中山,藏着他常念叨的大明风云、民国往事,也藏着他刻骨铭心的南京大屠杀记忆。父亲生于民国,童年曾亲历日寇入侵,他总说当年为护耕牛,曾跟着奶奶牵着水牛躲在深山数月不敢出山。女儿听说要带爷爷来,早早为这场旅行做了细致安排 —— 知道爷爷年事已高,特意买了登山拐杖;姐姐也帮着打点父亲的行装。于是我便带着父亲,踏上了这场 “用脚步丈量金陵往昔与今朝” 的旅程。

【夫子庙】

女儿查过南京天气预报,说六月底前天气尚凉,我便急忙敲定行程。因爱人要参与中考监考,未能同行,我只得在6月23日傍晚独自陪父亲抵达南京站。远远地,就看见女儿在站台外挥手呼喊:“爷爷!老爸!” 有她在,我心里踏实多了。女儿说所有行程都已妥帖,还特意订了秦淮河畔的民宿酒店 —— 一来方便自己做饭,怕爷爷吃不惯当地口味;二来,离家半年的她,也想再尝尝我的手艺。

【秦淮河】

晚饭过后,秦淮河的灯次第亮了。河水成了一条流淌的星河,灯影叠在波心悠悠晃荡,将两岸黛瓦朱窗的古阁映得朦胧,恍惚间竟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旧梦。父亲站在河边,眼神被这景致牢牢吸住;画舫缓缓驶过,船身的灯笼漏出暖光,像载着我们穿越回了金陵的繁华旧岁。河面上的涟漪层层散开,恰似岁月刻下的皱纹,藏着这座城的兴衰。父亲轻声叹道:“好美!” 他或许不知道,这秦淮河畔曾留住多少文人墨客的脚步。望见河对岸的乌衣巷,我不由得念起刘禹锡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顺着河岸向南走,没多久就到了夫子庙。这里人声鼎沸,女儿紧紧牵着爷爷的手,怕他在人群里走散。父亲的眼神里满是兴奋与新奇,盯着店铺里的手工艺品和美食挪不开眼。走到一个摆着葫芦的摊位前,他忽然停住脚,指尖摩挲着葫芦表面,小声念叨:“做酒壶正好。” 可一问价要一百多,他眼睛倏地睁大,手立马缩了回去,连连摆手。我跟他解释这是工艺品,不是寻常酒葫芦,父亲却摇着头笑:“看不懂,一个葫芦咋这么贵。”

走进夫子庙大殿,庄严的建筑让人不自觉敛了气息。父亲在孔子像前驻足,双手合十,虔诚地祈求孔圣人保佑他的宝贝孙女学业有成。

【坐地铁】

第二天一早,女儿带我们坐地铁去明孝陵。父亲从没坐过地铁,也不会用智能手机,女儿提前给他买了通票,手把手教他刷卡进出。父亲学得快,没多久就能自己操作了,女儿笑着夸:“爷爷真棒!” 父亲年轻时也曾走南闯北,从洞庭湖到湛江,跟着乡亲们贩卖鱼虾,那时的他何等利索。可如今到了智能时代,连地铁刷卡都要孙女教,他摸着口袋里的通票,小声叹道:“老了,不中用咯。” 又抬头望着地铁车厢:“这东西又快又稳,还不用等红绿灯,比公交车强多了。”

【在明孝陵】

踏入明孝陵,仿佛闯进了一段静谧的历史。长长的神道上,石兽与石人静静伫立,历经数百年风雨,依旧透着威严。父亲虽步履蹒跚,却听得格外认真 —— 解说员讲一句,他就凑到孙女耳边,补上一段自己知道的朱元璋传说。女儿始终陪在他身边,时不时扶他一把。我倒落得清闲,独自在前头逛,却总被女儿喊住:“老爸,等等我们!你都不管爷爷啦?” 我笑着回她:“有你在,我放心。” 父亲会停下来摸一摸那些石雕,指尖划过石头的纹路,像是在触摸岁月的厚重。陵园里的松柏郁郁葱葱,像守着这片土地的老者,父亲望着那些树,眼神里满是对古代帝王的遐想。

【中山陵】

从明孝陵出来,我们去拜谒中山陵。沿着 “美龄大道” 往前走,两旁的法国梧桐枝叶交叠,织成一道绿色拱廊。女儿说,要是秋天来,金黄的叶子会铺满整条路,美得很。偶尔有游客擦肩而过,陵门的三个朱红拱门立在阳光下,门楣上 “天下为公” 四个大字,与不远处的牌坊遥遥呼应 —— 那是孙中山先生用一生践行的信仰。穿过陵门,正方形的碑亭像个守望者,里面立着谭延闿手书的石碑:“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碑上的字迹依旧刚劲,却因岁月侵蚀添了些细微裂纹,像老人脸上的皱纹,藏着说不尽的故事。

父亲拄着拐杖往上爬,每一步都踩得稳当,可爬到半山腰,呼吸还是重了些。女儿赶紧扶着他的胳膊:“爷爷,您都爬这么远了,太厉害了,咱们歇会儿吧?” 父亲抬头望了望前方的石阶,轻轻点头:“好,歇会儿再走。” 我抹了把汗,继续往上爬 —— 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山陵,等踏上最后一级石阶,站在祭堂前的平台上,所有疲惫都被眼前的景象冲散了:周围的苍松翠柏层层叠叠,像绿色的海浪;远处的南京城尽收眼底,玄武湖像块碎银子嵌在城里;更远处,长江的影子若有若无,像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丝带。耳边仿佛响起孙中山先生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哪里是一段登山路,分明是一场关于 “理想与信仰” 的修行 —— 石阶上刻着无数人的坚守,建筑里藏着无数人的信念,连风里都裹着无数人的祝福。

【爷孙吃冰棒】

下山时,远远就看见父亲和女儿坐在树荫下的台阶上吃冰棒。女儿朝我晃了晃手里的冰棒:“这是爷爷买给我的,特别甜!也给你留了一根。” 我问她怎么让爷爷花钱,女儿笑着说:“爷爷高兴呀,他说好久没给我买冰棒了 —— 我读幼儿园的时候,他去接我,我总缠着他买,都过去这么多年了。” 是啊,女儿都读研了,我也一晃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咬着父亲买的冰棒,看着祖孙俩笑着聊天的模样,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停住了。不远处,一个小女孩拉着爷爷的手说:“爷爷,下次我们还来好不好?”“好,拉钩,一百年不许变。” 我笑着转身,看见女儿也牵着父亲的手,慢慢走在人群里 —— 忽然明白,所谓 “我养你小,你陪我老”,大抵就是这般模样。

【明城墙】

第三天,我陪父亲去了玄武湖、明城墙和鸡鸣寺。原本计划先去总统府,可的士司机说太早还没开门,提议我们先去玄武湖逛逛,回来再去也不迟。陪父亲在湖边漫步,微风拂过,带着湖水的清冽。父亲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笃定地说:“这肯定是当年朱元璋为了操练水师挖的。” 我没考证过,却顺着他的话想象 —— 仿佛看见朱元璋站在战船上,指挥着千百艘战船操练的雄壮场面。

站在明城墙下,父亲伸出手,轻轻摸着城墙上的青砖。指尖触到砖面的那一刻,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 仿佛听见金戈铁马的声响,看见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为抵日寇、保家国,抱着 “与城共存亡” 的决心冲锋的模样。走在城墙上,仿佛还能闻到战火里的硝烟味。战争早已远去,但那些记忆,永远不能忘。

从城墙下来,我们顺路去了鸡鸣寺。这座始建于西晋的古刹,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至今香火旺盛。父亲在大雄宝殿前点燃三炷香,双手捧着香深深鞠躬,祈求国泰民安,家人安康。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第四天,按女儿的计划,我们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 她早就预约好了门票。还没进馆,入园处的青铜雕像就让我们的脚步沉了下来:抱着幼子的母亲满脸悲痛,携儿带女的百姓仓皇逃难,每一尊雕像都刻着当年的苦难。馆内,“遇难300000” 的黑色大字像一块巨石压在心上,让人喘不过气;“哭墙” 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曾经鲜活的生命;万人坑遗址前,层层叠叠的骸骨,仿佛在诉说1937年那个寒冬的惨剧。

父亲的脚步比往常更慢,每看一幅照片,眉头就皱得更紧。他拉着女儿的手,声音发颤:“这些鬼子就是强盗,是畜生啊!” 说起幼时 “走日本” 的逃难日子,他的眼睛湿了 ——“那时候躲在深山里,看着你外太奶奶家的谷仓和房子被鬼子烧了三天三夜,火光把半边天都映红了……” 我跟女儿说:“爷爷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咱们得记住这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日子。”

【南信大】

旅行的最后一天,女儿邀我们去她就读的南信大。这所被称为 “中国气象黄埔” 的学校,是气象人才的摇篮。2020年秋天送她来上学时,因为疫情严峻,我放下行李就匆匆离开了,没来得及好好看看校园。这次跟着女儿在校园里漫步,才算补上了这个遗憾。

女儿一路给我们介绍:“这是气象楼,那是以前南京气象学院的老大门,前面那个是国家气候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父亲的眼神里满是好奇,也藏着感慨。校园里的香樟树投下斑驳的影,他走着走着就停下 —— 一会儿看那玻璃幕墙的教学楼,一会儿望操场上跑跳的学生,嘴角轻轻扬着,许是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时光,又或是为孙女能在这样的地方读书而欣慰。走到气象观测仪器实验场地,女儿蹲下来,指着仪器给爷爷讲天气预报的原理。父亲平日里最关注天气预报,每天到点必看,也总以孙女为荣。风轻轻吹过校园,带着青草的气息,仿佛在听祖孙俩聊这气象科学里的奥秘。脚踏着女儿求学的土地,吹着她吹过的风,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愿女儿能在这里学好本领,将来为国效力。而我和父亲,也彻底沉浸在这份温馨的亲情里。

离别那天,女儿送我们去南京机场。她假期即将北上研修学习,我们则南下回桂,匆匆告别时,她不停挥手叮嘱:“老爸,一定要照顾好爷爷!” 望着她消瘦的背影,我忽然想起朱自清的《背影》—— 一百年前,南京车站的告别满是离愁;一百年后,我们的告别却满是憧憬与喜悦。临别前,父亲从口袋里摸出两百元钱,非要塞给女儿:“拿着,爷爷的一点心意。” 女儿推着他的手:“爷爷,您年纪大了,我怎么能要您的钱?” 父亲却把钱往她包里塞:“我高兴!你在外头照顾好自己,爷爷身体硬朗着呢,不用挂心。” 他又叮嘱女儿,帮忙买些南京特产 ——“回老家要是有人问,我好给他们尝尝”。我笑着想,父亲回去后,怕是又要跟乡亲们 “吹牛” 好一阵子了。

【乘机返航】

父亲从没坐过飞机,回程时我临时改了计划,想让他体验一次 “天上飞” 的感觉。得知要坐飞机,父亲格外兴奋,反复问我:“我年纪这么大了,人家让坐吗?” 我拍着他的手说“放心,我都问过了,您身体好着呢,没问题!” 父亲立马挺直腰板:“那可不,我身体好得很!”

这场金陵之旅,每一处风景都成了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秦淮河的浪漫里藏着历史,夫子庙的烟火里藏着传承,明孝陵与中山陵的砖石上刻着岁月,玄武湖与明城墙的轮廓里映着沧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展陈里写着警醒,南信大的草木间藏着希望 —— 还有父亲第一次坐飞机时的新奇,女儿对爷爷的细心照料,以及我们仨同行的温情。

我很庆幸,能在这满城绿意的时节,陪父亲走遍六朝古都;也为女儿骄傲 —— 我的 “小棉袄” 真的长大了,懂得孝顺与感恩。她会在太阳大时,跑去药店给爷爷买防暑药;也会记得姑妈为行程费心,特意捎带礼物表达心意 —— 这便是家风最好的传承。

老父亲的笑容,是这次旅行最美的风景。愿女儿学业有成,为国效力;愿父亲安康长寿,安享晚年。青春有我,强国有我 —— 这不仅是女儿的信念,也是我们一家人的期盼。

注:本文作者写于2025年7月2日,9月3日修订后供稿


作者简介

伍磊

作者伍磊,原名伍军玉,70后,出生于广西最北边越城岭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一名司法警察,经济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喜欢用朴实的文字记录身边的生活。


平台简介

网络文学

NetLiterature

本平台作品曾被山西文创、攀枝花幼儿园、西安广电、山东荷泽融媒、深圳女企业家发展促进会、西安市文艺两新联合会、蒲城文艺、黑龙江望奎融媒之声等媒体或组织机构付费或公益获授权使用。

主编

天美五星

做时尚之事 话文化之观正生活之风 扬艺术之能传播原创文化 弘扬创作精神

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在文学的路上同行,路上有你、有我、有她,有我们的点点滴滴。因为有心,所以精彩,因为有情,所以温暖,因为有爱,所以欣赏。原创有您,一路芬芳。


原创投稿渠道:
微信+:Aifezhang

邮箱+:NetLiterature@sina.com
微博+:@天美五星
平台支持:各大新闻网络平台

【广告投放 后台联系】

本公众号网络文学旨在对原创作品公益宣传,同时获天美五星/天美新媒等全媒体支持,全网传播,百度搜索、微信搜索、360搜索、搜狗搜索等都将能检索到发布的原创作品,所发布原创首发作品均获作者授权、非授权部分会特别注明,欢迎各位文学原创作者投稿,作品可文字、可音频、可视频等不限于形式......记得为作者点个赞以表鼓励^_^

网络文学NetLiterature

您的关注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来源:天美新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