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走进安顺经开区安顺市宝林科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林科技”)的种植基地内,各类中药材与景观植物错落分布,不少游客驻足打卡。这座兼具种植与观光功能于一体的基地,在花期高峰时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已成为集中药材种植、科普研学、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复
近日,走进安顺经开区安顺市宝林科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林科技”)的种植基地内,各类中药材与景观植物错落分布,不少游客驻足打卡。这座兼具种植与观光功能于一体的基地,在花期高峰时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已成为集中药材种植、科普研学、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基地。
“我们不仅从事中药材种植,还拓展研学旅游、休闲观光等业务。看!这株是两面针,牙膏原料;那株是金线莲,棚里还种着黄精。”宝林科技办公室主任张佰伦说。环顾基地,方知这些“野草”都有名堂——180多个品种的中药材分布其间。
宝林科技正探索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当多数中药企业仍徘徊于原料供应与初级加工领域时,宝林科技已着手布局全产业链——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价值倍增。
宝林科技在安顺经开区、紫云等地建成20000余亩标准化种植基地,依托技术攻关突破种植瓶颈。以名贵药材山慈菇为例,野生抚育成活率不足5%,企业组建专项团队开展技术研发,通过全流程培育干预,将人工培育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同时,将采收周期从3年缩短至2年。目前,仅山慈菇相关技术已申请5项专利,2024年通过种苗销售实现收益超百万元。
在产业带动方面,宝林科技推行“种苗+技术+回收”合作模式,已带动周边210户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2025年上半年,助农人均增收1800元;种植基地每年支付工资超600万元,实现中药材种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
依托稳定的原料供应,宝林科技已建成年产5000吨中药饮片的GMP标准化生产线。为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链定位,企业于2023年投资6000万元,新建中药材提取生产线,预计2025年底投产。投产后,企业将从传统饮片供应商升级为可提供浸膏、浓缩液等深加工产品的服务商,直接对接药企生产需求。
技术升级过程中,宝林科技通过“产学研”合作弥补研发短板。2023年,在安顺市科技局推动下,企业与广东药科大学等高校共建重点实验室,围绕中药材炮制工艺开展联合研发。
在一产种植、二产加工的基础上,宝林科技将产业链延伸至第三产业,着力打造集科普教育、康养体验、休闲消费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仅展示中药材,游客兴趣有限。但结合水果采摘、蜂蜜品尝等活动,便更具吸引力。”有了人气,与贵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的黄精面条等药食同源产品就有了市场,中医药文化才得以“活化”传播。宝林科技配套建有中医馆、药膳餐厅等设施,打造形成“春观花、夏采果、秋研学、冬康养”的四季运营模式。
民营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安顺经开区的精准扶持。企业建厂初期,园区在用地审批、项目落地等环节提供“特事特办”服务;2020年建设仓储中心时,相关部门主动上门对接服务。
此外,基地毗邻高铁站、高速路口的区位优势,以及周边三合苗寨等文旅资源带来的客流基础,为康养旅游业务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作为百灵等当地龙头药企的上游供应商,宝林科技在种植、加工环节的升级,也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医药产业链条,助力产业协同发展。
从一株“野草”到一棵“金草”,从中药材种植到深加工,再到文旅融合,宝林科技以“种植为根基、加工为核心、文旅为延伸”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了从单一原料供应向综合产业运营的转型,为中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杨
编辑 胡玉山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