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衢州夜静时,人莫敢独行。”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下的“衢州三怪”传说,曾在衢州民间流传了数百年。如今在衢州,传说中的白布怪化身为身穿白色古风长袍的“小幽灵”,鸭嘴怪手拿烤饼、腰间别着锅铲,独角怪的独角融入了衢州钟楼元素。“又怪又萌”的城市新IP成
转自:衢州日报
兰岚
“衢州夜静时,人莫敢独行。”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下的“衢州三怪”传说,曾在衢州民间流传了数百年。如今在衢州,传说中的白布怪化身为身穿白色古风长袍的“小幽灵”,鸭嘴怪手拿烤饼、腰间别着锅铲,独角怪的独角融入了衢州钟楼元素。“又怪又萌”的城市新IP成功出圈,成为市民持续热议的话题。
年轻人青睐的文化元素被引入古城,不仅视觉上抢眼,更成为连接传统与潮流的奇妙纽带。年轻人在享受动漫打卡乐趣的同时,也能了解古城的历史文脉。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迅速融入衢州的城市文旅发展。这一转变标志着衢州在加快创建5A级古城的过程中,正通过创意转化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出年轻化、有活力的城市IP。
衢州古城改造为“三怪”IP提供了空间载体。为了让“三怪”IP活起来,沉浸式戏剧《浸梦·奇幻烂柯》在衢州文化新地标——浸梦水亭门沉浸式剧场上演。该剧融合了戏曲、魔术、曲艺、舞蹈、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了“衢州三怪”受儒家文化点化后迷途知返的故事。
这种体验式传播突破了传统文化单向传递的模式,让受众在参与中感受文化魅力。数据显示,体验沉浸式项目的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金额都远高于传统观光项目,体现出体验式文化传播在商业价值与文化传播效果上的双重优势。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关键在于如何识别并进行创造性转化。衢州的实践表明,传统文化IP的创新转化,不仅为古城带来了人气和活力,更让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轻盈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从传说故事到文创产品,从口头传承到沉浸体验,“衢州三怪”的创新之路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无限可能。
这种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成为可触摸、可体验、可消费的生活方式,赋予古城崭新的生命力。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