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这6种不舒服其实是糖尿病,千万别大意,速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13:57 2

摘要:有时候身体发出的信号特别轻微,轻微到你可能觉得只是累了,或者最近吃得太咸、上火了、没休息好。但其实这些“无关痛痒”的不舒服,背后可能正是糖尿病在悄悄地露头。

有时候身体发出的信号特别轻微,轻微到你可能觉得只是累了,或者最近吃得太咸、上火了、没休息好。但其实这些“无关痛痒”的不舒服,背后可能正是糖尿病在悄悄地露头。

不是只有口渴、多尿、血糖高才叫糖尿病。有些症状藏得很深,而且不典型,甚至和别的疾病重叠,稍不留神就容易忽略掉。问题是,一旦拖着不查,等到症状明显,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不太好控制的地步。

我接诊过太多“本来只是脚麻”“只是最近视力有点模糊”的人,结果一查,空腹血糖已经十几个,糖化也早就过了警戒线。糖尿病不是一夜之间闯进生活的,它是慢慢地、悄悄地,把你生活中的好几个角落都侵蚀掉。

有六种特别容易被人忽略的“身体不舒服”,其实和糖尿病脱不开关系,你要是也有,真的不能再拖了。

第一种,是手脚经常麻,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

你以为是颈椎压迫、坐姿不对,或者年纪大了血液循环差。但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就是这样开始的。最早期往往是“袜套样”麻木,从脚趾、脚背开始,慢慢往上蔓延,就像穿了一双紧箍箍的袜子,感觉越来越迟钝。

有一次,一个五十多岁的工人来找我,说自己晚上睡觉脚总是“像踩在电线上”,一阵一阵的麻疼,走起路来脚下发飘。

他以为是风湿,吃了不少止疼药。结果一查,空腹血糖14,糖化血红蛋白9.2%,神经感觉已经明显减退。

第二种,是反复长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口干。

糖尿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抵抗力差,细菌在这种环境里特别容易繁殖,牙龈炎、牙周炎、反复长疮就成了“家常便饭”。你可能觉得是上火,但如果你发现刷牙老是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那就要当心了。

尤其是那种喝了一整天水还是觉得干、早晨起来嘴巴像糊了一层胶一样的感觉,别以为是空气太干,很多时候是高血糖造成的细胞脱水。这种口干,不是多喝水就能缓解的。

第三种,是视力忽明忽暗,看东西模糊。

很多人以为自己老花眼了,或者是用眼过度。但糖尿病对眼睛的破坏能力非常强。早期可能就是偶尔看东西不清楚,尤其是一过性的视力模糊,有时候你甚至以为是眼疲劳。

高血糖会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度,也容易引起眼底微血管破裂、渗出,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旦发展到出血、视网膜脱落,那就是不可逆的失明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人,因为看不清手机字来检查,结果发现眼底已经有明显的出血点,血糖控制长期不达标,左眼的视力已经降到了0.2。

第四种,是伤口总是不爱好。

这是个特别典型又容易忽视的信号。哪怕是个小破皮、一个鞋子磨出来的水泡,正常人几天就好了,但糖尿病人可能一个月都不见好转,甚至慢慢溃烂、感染。

这背后的原因是高血糖抑制了免疫功能,血液循环也变差,组织再生能力下降。尤其是脚,一旦出现伤口,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发展成糖尿病足,最终甚至需要截肢

有一次门诊来了个退休大叔,说脚趾头被门撞了一下,结果一个多月都没好,后来一查,局部已经坏死感染,血糖也高得吓人,最后不得不转外科清创处理。

第五种,是体重突然下降,明明没在减肥。

这种情况最容易被误以为是“代谢变好了”或者“吃得清淡了”。但糖尿病人身体利用不了血糖,就会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结果就是肌肉流失、脂肪减少,人看起来瘦了,但其实是身体在“吃自己”。

特别是那种饭量没变甚至变大了,体重却掉得很快的情况,真的要警惕。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就是靠这个信号被发现的。

第六种,是总觉得疲惫、心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

糖尿病不仅影响身体,还会影响你的精神状态。高血糖让你身体处在一个慢性炎症状态里,整个人就像一个电量不足的手机,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有些人长期处在轻度高血糖状态,连自己都不知道,但就是觉得“每天都很累”“脑子反应慢”,去查也查不出什么病。其实只要查个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很可能就能找到答案。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就是这么不典型,不是一开始就有“三多一少”的。很多患者都是在体检时,或者因为别的病去检查,才无意间发现血糖早就飙上去了。

我一直觉得,糖尿病这事儿,最难的不是治疗,而是发现得太晚。等你觉得口渴、尿频、体重下降了,其实血糖可能已经飙了好几年。关键是,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对血管、神经、眼睛、肾脏的破坏是悄无声息又不可逆的

所以如果你有上面说的这些不舒服,不管是一个还是几个,真的建议尽早查个血糖,特别是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很多人等到症状明显了,才来医院,那时候往往已经合并了一堆并发症。

糖尿病前期其实完全可以逆转的,只要早点发现,管住嘴、动动腿、把体重控制住,很多人根本不需要吃药就能把血糖控制好。但一旦发展成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那就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了。

不要等到脚麻了才想起查血糖,不要等到看不清字了才去医院。

我们每年都说要体检,但真正去做的人不多。尤其是那些觉得“自己挺健康”的人,其实才是最容易被糖尿病盯上的。它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遥远。它可能就在你生活的缝隙里,悄悄地生根发芽。

很多人和糖尿病打了十几年交道,都没真正重视过它。吃药的时候控制得好一点,过一阵又放松下来。其实糖尿病最怕的就是这个“时紧时松”的状态,对身体的冲击会更大。

我见过太多因为忽视早期症状,最后发展成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的患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过机会早点发现、早点干预,可惜都错过了。

所以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现在正好有这些不舒服,哪怕只有一个,也别当成“小毛病”。去做个检查,不费事,也不贵,但能帮你避免将来的大麻烦。

身体有时候就在悄悄地提醒你,关键是你有没有听进去。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李红艳,张宁.糖尿病患者肢体麻木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4):256-260.
[2]刘芳,赵卫东.糖尿病口腔症状识别与干预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3,39(10):678-682.
[3]陈静,吴晓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与干预策略[J].中华眼科杂志,2025,61(02):88-92.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路医生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