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校园里,网络热梗常常是学生们心照不宣的交流暗号。然而,“老六”“嘎了”“一次考试没考好,也不能‘emo’了,感觉自己好‘废’”“退!退!退!”“carry全场”“走花路”“反黑”“C位出道”……这些“黑话”肆意狂欢,也意味着网络“烂梗”开始向青少年蔓延。
在校园里,网络热梗常常是学生们心照不宣的交流暗号。然而,“老六”“嘎了”“一次考试没考好,也不能‘emo’了,感觉自己好‘废’”“退!退!退!”“carry全场”“走花路”“反黑”“C位出道”……这些“黑话”肆意狂欢,也意味着网络“烂梗”开始向青少年蔓延。
近日,重庆一名初中班主任发现学生喜欢说“唐人”,去网上搜索后才知道这是在嘲讽他人有“唐氏综合征”。
观察者网的微博视频
该班主任气愤地说:“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更何况是用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类型作为网络烂梗来攻击别人,你可以嘲笑一些人卑鄙、没有道德,但不可以嘲笑生病的人。”
据该班主任表示,当学生们真正理解到“唐人”的意思后就再也没有这样说过,呼吁所有人不要跟风网络烂梗。
青少年对“网梗”好坏缺乏辨识能力,把低俗当幽默、把无礼当个性,会无意识地扩散带有庸俗、暴力、歧视和冒犯元素的内容。面对青少年误将挪用拼贴视为创意、不分场合滥用“网梗”,所有教育者都应理性客观应对,多与学生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一起探究,积极互动。
今年7月,网信办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整治隐蔽传播违法不良信息。借卡牌、故事、动漫等未成年人喜爱的新载体、新手法,炮制网络黑话烂梗,虚构放大血腥暴力情节,包装美化不良亚文化,鼓吹不良价值观,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来源:龙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