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中国迎来了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一场气势磅礴的阅兵仪式,让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北京。
文/编辑:史海跳跳糖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9月3日,中国迎来了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一场气势磅礴的阅兵仪式,让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北京。
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特朗普也表示观看了中国的大阅兵,看完之后表示:我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仪式,我认为它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美国总统特朗普
而紧接着美国国防部长格塞思紧接着说出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这番话看似缓和,实则藏着算盘,中国对此并不意外,反而更清楚了美国打的是什么主意。
特朗普在赞美过中国的阅兵之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发表了这样一番讲话。
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9月3日表示,总统特朗普已指示五角大楼做好“重振美国军队”的准备,最终目的是为了避免与主要竞争对手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不主动寻求冲突。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赫格塞思也在反复强调美国必须“重振美军的战斗精神”,这并非空话,特朗普早已下令国防部,要“以历史性方式重建美军,恢复战斗精神,并重新确立威慑力”。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
另外特朗普还打算推动国会同意将“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只是因为这样听上去更有气势。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名称的变动意向,也折射出美国武装力量的理念,正在从防御转向更具进攻性的姿态,这套“嘴上喊和平,手里攥拳头”的玩法,中国一点也不陌生。
赫格塞思的“不寻求冲突”论,与其说是战略善意的释放,不如说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性降温”。
这次主动挂出来的“免战牌”,是为了给美国调整对华战略节奏争取宝贵的时间与空间,所谓的“缓和”,更像是一种“迂回行动”,一个战略上的缓兵之计。
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正在全面重新评估其全球的力量部署,并希望在太空、海洋、远程火力等关键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其目的很明确,虽然不会主动点燃战火,但也绝不会轻易让中国的崛起一帆风顺。
美国的惯用战术就是一边将自己塑造成“克制理性”的一方,把“改变现状”的帽子扣给对方。
图片来源网络
另一边则加紧重整军备,为下一阶段的博弈积蓄力量,这种表态,既能安抚国内民众,又能稳住盟友,同时还能向对手发出警告,可谓一石三鸟。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对美国的套路早已看得一清二楚,从南海的“自由航行”到台海的“灰色地带战术”,从高端芯片的技术封锁到持续的关税壁垒,美国的“示好”背后,永远在搞“小动作”。
这场大国博弈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并非简单的军事对抗,而是被多重因素深度制衡的竞合常态,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经济。
2024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额高达几十亿美元,无数美国大公司在中国的市场早已根深蒂固,不论是哪一方做出决定,对双方而言都意味着无法承受的伤害。
图片来源网络
正是因为经济上的深度融合,迫使特朗普不得不采取一种“控温博弈”的策略,寻求现实利益,而非单纯的情绪对抗。
另一个根本性的制约,是核威慑,中美都是拥有全球投送能力的核大国,一旦摊牌,很可能就是“同归于尽”的结局,这道终极红线,让任何一方在做出决定前都必须三思而后行。
图片来源网络
甚至就连美国的盟友,日本、韩国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合作,这些国家都不愿意招惹中国,更不愿意成为中美冲突中的“牺牲品”。
中美之间到底会不会打起来?从目前来看,直接的热战可能性极低,因为代价是双方都无法承受的,但和平也绝非唾手可得。
中国通过盛大的阅兵所展示的,正是对这种复杂局面的清醒认知,和平与尊严,从来不是别人的施舍,而是国家实力和锋利刀锋的另一面。
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国防部长所谓的“不寻求冲突”,中国听到了,但中国明白,对方的言辞更多是战略焦虑下的“话术出口”,并不代表真正的缓和。
中国对特朗普的“精彩”夸赞同样保持着清醒,那并非心存善念,而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他更清楚地看到了激怒中国的严重后果,是美国已经承担不起的。
2025-09-05上观新闻《央视转播覆盖全球!特朗普和美防长都承认看了中国阅兵》
2025-09-04澎湃新闻《特朗普承认观看中国阅兵,称“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2025-09-05界面新闻《特朗普下令重振军队,防长称美国不主动寻求冲突》
2025-09-04观察者网《美防长也看了中国阅兵:不寻求冲突,但美军需保持战略优势》
来源:陈年老图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