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联建共建怎么干?| 冰柜里拿出的治理密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9 01:01 1

摘要:作为镇江经开区主城区,大港街道辖区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众多,面对持续高温天气,他们的降温需求迫切。街道党组织敏锐捕捉到这一民生细节,没有选择大包大揽,而是创新思路,主动联合辖区内有影响力的本地新媒体平台,共同发起设立了“爱心冰柜”公益项目。

烈日炎炎,在大港街道港南花苑小区北门,一台特殊的“爱心冰柜”悄然上岗,为穿梭于城市之间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环卫工人送去一份沁人心脾的清凉。

“天太热了,随时来都有免费的冷饮,对我们防暑降温太有帮助了。”一位刚取用矿泉水的快递员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由衷点赞。

这看似微小的便民举措,不仅是对户外劳动者最直接的关怀,更是大港街道以党组织联建共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缩影。

“爱心冰柜”的设立,并非简单的物资投放,而是一次从“需求响应”到“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实践。

作为镇江经开区主城区,大港街道辖区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众多,面对持续高温天气,他们的降温需求迫切。街道党组织敏锐捕捉到这一民生细节,没有选择大包大揽,而是创新思路,主动联合辖区内有影响力的本地新媒体平台,共同发起设立了“爱心冰柜”公益项目。

大港街道港南花苑社区党委副书记白茹介绍:“我们希望通过党组织的牵引,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更精准、更可持续的便民服务。”此举迅速收获了显著成效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瓶水”激发了文明的涟漪,许多社区居民受到感召,自发捐赠矿泉水、冰镇饮料等物资;新媒体平台则发挥传播优势,不仅广泛宣传更担当起监督使用的角色,确保爱心物资真正惠及有需要的人。

同样体现这种联建共建精细治理理念的,还有街道为解决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问题而精心打造的“爱心暑托班”。

大港街道整合社区、关工委、高校志愿者等多方资源,在伯先社区、振港社区等地成功开设暑托班,巧妙地将“教育”与“托管”相结合。暑期返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等力量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不仅负责看护,更发挥特长,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活动,用心用情营造健康、快乐、安全的暑期环境,切实为辖区职工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伯先社区的暑托班深度挖掘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系统化纳入课程体系,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润童心”主题体验。关工委的老同志生动讲述家乡英雄王其鑫、文必才等的英勇事迹,组织参观赵伯先故居、观摩抗战主题书画展、观看红色电影……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性的实践活动,让鲜活的本地革命历史从书本走入课堂,让红色精神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田悄然生根发芽。

从“爱心冰柜”到“爱心暑托班”,这两个鲜活场景背后,贯穿的是大港街道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持续探索。

近年来,街道坚持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以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服务下沉为导向,创新构建了“12345”工作机制,积极打造紧扣治理痛点难点、多方协同参与、精准回应群众需求的红色“幸福港”。

“党组织联建共建,从来不是某一方的独奏,而是多方共融的和鸣。”大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立萍说。

正是这种“你我他”携手同行的理念,推动街道基层治理模式从传统的“政府主导”逐步迈向现代化的“全民共治”。通过党组织这个核心引擎,有效链接起社区、企业、社会组织、新媒体、居民等多元主体,将分散的力量凝聚成治理的合力,在解决一件件民生小事、满足一个个细微需求中,持续沉淀着更具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城市发展基因。

未来,大港街道表示将继续以奏响“协奏曲”的姿态,不断深化党组织联建共建机制,拓展共建领域,丰富共建内容,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共同奏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优美和声,让“和美大港”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