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眼刷到她的履历,脑子里只蹦出一句话:原来有人把“我只不过想好好演戏”这句场面话,真当人生说明书用了。
第一眼刷到她的履历,脑子里只蹦出一句话:原来有人把“我只不过想好好演戏”这句场面话,真当人生说明书用了。
1989年的大连姑娘,14岁拍第一部电影《琴声暖洋洋》,同一年因为脚伤告别舞蹈房。
那会儿别的孩子还在纠结月考,她已经在片场被导演喊“再来一条”。
镜头第一次对准她,她连紧张都来不及,就听见副导演小声嘀咕:这孩子眼神里有股子倔劲。
后来倔劲长在了角色里。
《你好,旧时光》里那个单亲妈妈,她演得让同组小演员真把她当妈,收工了还拉着她衣角问“今晚能不能别走”。2020年《远方的山楂树》播完,邻居老太太拉着她妈在菜市场说:“你家闺女演得像我年轻时插队的队长。
”
最狠的是拍《生命至上》。
为了演医生,她真在住院部蹲了仨月。
有次凌晨三点跟着急诊推床狂奔,护士以为她是新来的规培生,塞给她病历夹让她签字。
她愣了两秒,刷刷写下“袁晓夏”——那是她在《灿烂的季节》里的角色名。
护士这才发现:“哎?
你不是那个……演员吗?
”
央视播她的戏,收视率未必爆,但弹幕永远飘着“这谁啊?
演得太真了”。
她不炒CP,不买热搜,微博头像还是14岁拍《琴声暖洋洋》的剧照。
被问到为什么总演年代剧,她掰着手指头数:“不用磨皮,不用穿恨天高,还能光明正大穿我妈压箱底的棉袄。
”
李幼斌说她“合作起来放心”。
这话在圈子里比“演技炸裂”值钱——毕竟老戏骨最怕遇到数字小姐。
她36岁那年去试镜,副导演瞟了眼资料:“姐,我们这个角色要二十出头。
”她直接把《远方的山楂树》片花甩过去。
三天后接到电话:“蒋欣童来一下。
”
现在她依然记不住机场VIP通道怎么走,但能准确说出横店哪家小卖部卖最便宜的热干面。
被问“不红会不会焦虑”,她正嗦着面抬头:“焦虑啥?
昨天我妈还说我小时候学舞蹈,全班就我劈叉劈不直。
现在演戏,至少没人说我演得不像。
”
屏幕里她刚在《陌上又花开》里修完八十年代的路,屏幕外她正在横店夜市啃烤肠。
有人认出她,她摆摆手:“别拍别拍,今天没化妆。
”下一秒又补一句,“但戏里那条路,是真修了三公里,你们记得看。
”
原来真有人把“好好演戏”当成唯一KPI,结果路反而自己铺到了脚下。
来源:桑田舞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