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要心存侥幸,这三种“现世报”,其实来得特别快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4 10:39 1

摘要:“报应”这俩字,听着像村口老太太吓唬小孩,可每次刷到某富豪一夜破产、某二代被全网锤,心里还是咯噔一下:真有看不见的手在记账?

“报应”这俩字,听着像村口老太太吓唬小孩,可每次刷到某富豪一夜破产、某二代被全网锤,心里还是咯噔一下:真有看不见的手在记账?

先说最扎心的——欺负人,真会连累孩子。

书里写的那户富人,当年把穷孩子当狗遛,几十年后,穷孩子的孙子成了镇上唯一的大律师,一纸诉状把富人后代告到卖房卖地。

不是玄学,是连锁反应:你家把路堵死,别人家孩子憋着一口气读书,最后回来拆你招牌。

这事儿在镇上口口相传,版本越传越邪乎,但核心没变:仇没消,只是换了个户口本继续算。

再说侥幸。

见过那种暴发户吧?

刚有钱就横着走,吃饭砸碗,合同当废纸。

后来资金链断了,供货商集体挤兑,银行抽贷,老婆离婚,孩子转学。

最惨的是,他当年欠的农民工工资,被短视频博主剪成连续剧,播放量上亿。

评论区一句“天要灭人,必先使其狂”,点赞十万。

这时候再后悔?

晚了,互联网替你存了高清证据。

最后说德行。

曾仕强那句话挺狠:大钱不是赚来的,是修来的。

老子更直接,“不失其所者久”,翻译成大白话:根烂了,楼盖再高也得塌。

见过一个做食品的老板,二十年不拖欠货款,连纸箱厂的工人都记得他好。

后来行业地震,他靠着老客户赊账周转,硬是熬死一堆同行。

儿子接手时,仓库老员工主动回来帮忙,说“就当给老东家还人情”。

这画面,比任何商学院案例都管用。

现代科学也挺给面子。

心理学发现,常做亏心事的人,皮质醇比普通人高30%,长期失眠、秃顶、心梗套餐安排。

社会学更逗,说一个人如果连续三次失信,社交圈会自动把他拉黑,连拼多多砍一刀都没人帮点。

至于子孙?

表观遗传学说了,祖辈长期处于焦虑或愧疚状态,后代患抑郁的概率直接翻倍。

原来“父债子还”不是诅咒,是DNA在记账。

那咋办?

小事上积德最划算。

比如外卖迟到,别上来就差评,先问一句“路上是不是堵车?

对方可能正被平台扣钱,你这一句,他少扣五十,晚上回家能多给孩子买包薯片。

这种蝴蝶效应,比烧香拜佛实在多了。

说到底,因果不是雷劈,是回声。

你喊什么,山谷就回什么。

现在轮到你了:

最近有没有哪件小事,做完之后心里莫名踏实?

或者哪次侥幸过关,现在后背还发凉?

留言区聊聊,看看谁的回声先到。

来源:于花园中游玩的小铁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