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把《大生意人》直接塞进黄金档,等于告诉全国观众:别只盯着宫斗和仙侠,晚清商战也能让人熬夜。
央视把《大生意人》直接塞进黄金档,等于告诉全国观众:别只盯着宫斗和仙侠,晚清商战也能让人熬夜。
张黎加朱秀海这对组合,上一次联手还是《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分,至今没人敢翻拍。
这回他们挑了晚清,时间点卡在洋务运动前后,朝廷、洋人、商帮、军阀四方拉扯,比任何职场剧都刺激。
古平原从落榜书生到盐业巨头,每一步都踩在政策裂缝上:朝廷要银子,洋人想通商,百姓要活路,他把三方需求拧成一股绳,用漕运换盐引,用盐引换机器,再用机器换军需订单,钱、权、枪杆子全在手里转。
常玉儿不是传统“贤内助”,她手里握着山西票号的暗账,等于握着半个大清的现金流。
编剧让她在关键时刻拆自家票号的台,救古平原一命,等于告诉观众:真正的资本不在账本,在人心。
苏紫轩更狠,表面是洋行买办,背地给革命党送枪,古平原被他坑过三次,却还得继续合作,因为洋人技术只有他能拿到。
这种“敌人也是伙伴”的设定,比任何台词都真实。
李成这条线最容易被忽略,却是全剧最值钱的部分。
一个管漕运的将军,一边给朝廷运粮,一边帮古平原运私盐,两边抽成。
他的困境是:朝廷没钱发饷,士兵要吃饭,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条线把“国家”两个字拆给你看:朝廷的体面靠商人贴钱,商人的安全靠军阀罩着,谁都不是赢家,谁都不敢先撒手。
央视选这个题材,不是随便拍脑袋。
2023年《风吹半夏》带火了钢铁商战,2024年《城中之城》把金融圈扒了个底朝天,观众对“怎么发财”的兴趣已经压过“怎么谈恋爱”。
晚清这段历史,刚好是本土资本第一次跟世界资本硬碰硬,没有滤镜,没有美颜,全是真刀真枪。
古平原的发家史,其实就是一部“政策套利指南”:朝廷缺铜,他开铜矿;洋人缺茶,他包茶园;百姓缺盐,他搞私盐。
每一步都踩在供需最痛的点上,比任何商学院案例都直接。
制作组在细节上下了死手。
古平原第一次谈生意穿的粗布长衫,领口磨到发亮;半年后他拿下盐引,同款长衫变成杭绸,领口绣了暗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种“衣服会说话”的拍法,比任何旁白都管用。
常玉儿的票号账本,用的是山西日升昌真迹复刻,连算盘珠子都是老黄花梨,道具组直接跑去平遥古城借了三个月。
最狠的是预告片里一个镜头:古平原站在上海码头,背后是英国轮船冒着黑烟,他手里捏着一张《申报》,头条是“朝廷拟设商部”。
这个画面把全剧野心拍在观众脸上:个人命运、商业版图、国家改革,全挤在一张报纸里。
这部剧想告诉观众的只有一句话:发财不是目的,是怎么在乱世里活下来,还能让身边人跟着活。
古平原最后把全部身家押在一条铁路线上,不是因为他能赚钱,是因为那条铁路能运粮,能运兵,能运希望。
你觉得在现在的世道,古平原那套“用别人的需求给自己开路”的本事,还能玩得转吗?
来源:小流坎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