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日是白露,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近日午后多有阵雨,气温有所下降,暑天的闷热终于快要结束了。然而,不少人担心入秋后受到寒邪侵袭,会加重湿气,还有人口干眼干的症状越发明显。白露后应该如何养生?饮食方面有何注意事项?如何简单自查湿气轻重?今天,在“上观碰碰头
上周日是白露,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近日午后多有阵雨,气温有所下降,暑天的闷热终于快要结束了。然而,不少人担心入秋后受到寒邪侵袭,会加重湿气,还有人口干眼干的症状越发明显。白露后应该如何养生?饮食方面有何注意事项?如何简单自查湿气轻重?今天,在“上观碰碰头·秋秋不睡午觉”直播间,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张凤受邀解答疑惑。
“白露是过渡的节气,也是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有些人身上的湿还未除净,燥就来了。”专家介绍,判断湿气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看舌相,如果舌头两边有明显齿痕,可能就是脾虚的表现。由于湿气重,舌头会变得肿大,和牙齿相互挤压,造成两边对称性的齿痕。此外,湿气大多积聚在脾胃或肝胆,如果常常感到嘴巴苦,舌头白腻,可能是肝胆湿气重导致的。
立秋过后,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症状也较为常见,多为秋燥引起。但是,“如果吃饼干等比较干的食物,不喝水就咽不下去,眼部干涩想要流泪,却没有眼泪,可能就是干燥综合征。”张凤提醒,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口干的病人舌头偏红,没有白色舌苔或少苔,还有明显裂纹。
从中医角度来看,口干便是缺精液的表现,而秋天肺部更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引发口干、感冒发烧等呼吸道症状。如何通过饮食调理滋补身体精液?专家建议,白露时节应多食用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莲子等。一些白色食物如莲藕、山药、银耳则能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
现在虽是白露时节,气温仍然较高,免不了开空调。张凤提醒,空调吹多了会加重脾虚或痰湿。对此,五叶芦根汤具有清暑气、化湿的功效,五叶即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和佩兰叶,加上芦根和冬瓜仁。此外,以梨汁、藕汁、荸荠汁、麦冬汁、鲜芦根汁组成的五汁饮也比较滋润,适合在秋季食用。
秋季除了化湿润肺,还要注意固表防寒。专家建议,在保健方面,身上寒气偏重的人们可以尝试艾灸,随着气温下降,还可以开始泡脚,但注意不要泡得大汗淋漓,以防寒气侵入。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