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9日,记者从湖南省疾控中心及省儿童医院获悉,目前湖南诺如病毒防控态势整体平稳,暂未发现大规模暴发情况,同时权威专家针对病毒特性、感染症状及科学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科普,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通讯员 张恒娇 李雅雯
当前,全国多地已陆续进入诺如病毒流行期,这类易引发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9月9日,记者从湖南省疾控中心及省儿童医院获悉,目前湖南诺如病毒防控态势整体平稳,暂未发现大规模暴发情况,同时权威专家针对病毒特性、感染症状及科学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科普,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8月已启动全省监测,流行期防控有序推进
湖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与全国多数地区一致,湖南诺如病毒的流行期一般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当前正处于流行期来临前的关键防控阶段。
为精准掌握病毒传播动态,自今年8月起,全省已正式启动腹泻症候群监测工作,通过多渠道收集数据、分析趋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截至目前,监测结果显示全省未出现诺如病毒大规模暴发案例,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重点人群聚集场所的防控工作正有序开展。
该负责人同时提醒,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是诺如病毒高发区域,需重点关注供水、食品及环境卫生管理,提前排查自备水源、食品交叉污染等潜在风险,从源头降低感染传播风险。
专家解读:病毒“两强一广”需警惕 症状有明显特征
“诺如病毒的传播能力和生存能力都非常强,且全人群普遍易感,这也是它容易在集体场所扩散的主要原因。”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刘静教授结合临床诊疗经验,对诺如病毒的特性进行了详细解读。
她指出,诺如病毒的最低感染剂量仅为18个病毒粒子,而一名感染者一次可排出数十亿个病毒粒子,且病毒在0℃—6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存活,在物体表面能留存2周,在水中甚至可存活2个月以上,常用的75%酒精和免洗洗手液无法将其灭活,因此需格外警惕。
从感染症状来看,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较短,通常为12至72小时,多数人在感染后2天内发病,核心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但存在明显的人群差异:儿童感染后更易出现呕吐症状,成人则以腹泻为主,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发热、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粪便多呈稀水样,无脓血样便。
值得注意的是,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人2—3天可自行康复。但如果出现脱水迹象,如一天内尿量明显减少或颜色深黄、嘴唇干裂、皮肤失去弹性,儿童哭闹时无眼泪,成人出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科学防治:牢记“洗、煮、消、隔”四要点
针对诺如病毒的传播特点和防控需求,专家给出了 “洗、煮、消、隔” 四字防控指南,帮助市民科学应对:
1.勤洗手,守好第一道关:餐前、便后、加工食物前以及外出回家后,必须做好手部清洁,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配合流动水搓洗20秒以上,避免用免洗洗手液替代,确保彻底清除手部可能残留的病毒。
2.煮沸腾,保障饮食安全:不喝生水;食用蔬菜、水果前需彻底清洗干净;烹饪时严格做到生熟食材分开处理,尤其是贝类、虾蟹等海产品,必须彻底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外出就餐时,优先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
3.善消毒,切断传播途径:若家庭成员出现诺如病毒感染症状,需及时对呕吐物、排泄物进行规范处理(处理时建议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日常需定期对门把手、马桶按钮、水龙头、餐桌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消毒。
4.早隔离,减少扩散风险:感染诺如病毒后,应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外出参加聚集性活动,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厨师、育婴员、外卖员、快递员等特殊岗位人员,即便症状轻微,也不要带病上岗,防止病毒通过食物、服务接触等途径传播给更多人。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