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条新闻,手机差点掉地上。23岁的伊琳娜,从乌克兰的废墟里捡回一条命,坐了20小时飞机落地美国,以为终于能睡个安稳觉,结果在夏洛特轻轨上被连捅数刀,喉咙喷血,倒在座椅边。
“刚逃过战火,却在轻轨上被一刀封喉。
”刷到这条新闻,手机差点掉地上。23岁的伊琳娜,从乌克兰的废墟里捡回一条命,坐了20小时飞机落地美国,以为终于能睡个安稳觉,结果在夏洛特轻轨上被连捅数刀,喉咙喷血,倒在座椅边。
凶手布朗,35岁,流浪汉,17年案底厚得像电话簿:持械抢劫、家暴、恶意报警……2014年那次抢劫,判了5年,2020年就放出来,理由是“表现良好”。
表现良好?
出来后继续偷、继续打,警察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像玩抓娃娃机。
直到这次,娃娃机里掉出一具尸体。
最扎心的是,伊琳娜不是第一个。
夏洛特轻轨过去三年,记录在案的暴力事件就有47起,其中21起是持械。
监控摄像头不少,但保安巡逻只在早晚高峰,其余时间车厢里像无人区。
有乘客在论坛吐槽:“晚上8点以后,车厢里一半人眼神飘忽,另一半人假装看手机。
”
警方最新回应:加派巡逻、增设监控、升级报警按钮。
听起来像老剧本重播。
真正的问题是,布朗这种“惯犯循环”怎么破?
美国司法有个潜规则:监狱太满,轻罪就轻放。
惯犯们像回形针,掰直了还会弯。
布朗这次被捕,检方终于想起用“一级谋杀”钉死他,可伊琳娜回不来了。
伊琳娜的家人准备成立基金,帮战争难民和暴力受害者。
想法很好,但钱从哪来?
美国民间捐款早被通胀榨干,政府预算里,难民安置排在军费和医保后面。
更现实的是,很多难民连英语都说不利索,遇到危险连911都拨不对。
有人提议:给难民发免费地铁卡,配安全志愿者。
听着像童话,但纽约试过类似项目,半年内地铁骚扰案降了12%。
成本不高,关键是肯不肯做。
再说流浪汉。
布朗不是天生杀人狂,他第一次入狱前,社工记录显示“长期露宿、精神不稳定”。
如果当年有人给他一张床位、一顿热饭、一次心理治疗,也许伊琳娜还能在朋友圈晒自拍。
现实是,美国街头现在有65万流浪汉,政府给的救助金只够买汉堡,不够买药。
伊琳娜的邻居说,她搬来夏洛特后,每天打三份工,晚上还去社区大学学英语。
出事那天,她刚下班,背包里装着给同事带的乌克兰饼干。
饼干没送出去,人没了。
别再说“这就是命”。
命不该是逃过炸弹却死在刀下。
命不该是17年案底还能自由晃荡。
命不该是难民只能在新闻里被记住名字。
能做什么?
很简单:下次坐轻轨,别戴耳机装死。
看见有人拿刀、有人尖叫,按红色报警钮,三秒就能救一条命。
别等悲剧上热搜才转发蜡烛。
伊琳娜的葬礼定在9月3日,教堂门口摆着她最爱的向日葵。
花会枯萎,但问题不会。
来源:奋发有为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