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来查明白了,说是学校第三生活区的自备井,被那个啥诺如病毒给污染了,这消息一出,炸锅了,你说这自备井,平时看着挺封闭的,咋还能出这事儿呢,真是防不胜防啊。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无语,你说这都啥年代了,大学开学第一课,不是学知识,而是集体闹肚子,沈阳师范大学这回可是出名了。
开学没几天,从8月31号开始,校医院就跟开了锅似的,一堆学生,一个接一个的,不是吐就是拉,那场面,想想都可怕。
短短一周,两千多号人遭罪,你说这还了得?
后来查明白了,说是学校第三生活区的自备井,被那个啥诺如病毒给污染了,这消息一出,炸锅了,你说这自备井,平时看着挺封闭的,咋还能出这事儿呢,真是防不胜防啊。
具体情况是这样,陆陆续续,到9月7号,确诊了2087人,大部分人还好,恢复的挺快。
但也还有几百号人还在受罪呢,听说那几天,急诊室都快挤爆了,学生们轻微腹泻的,直接发展成脱水,整个宿舍,一个都跑不了,集体中招,那症状,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喷射性腹泻”,还伴随着高烧,想想都难受啊。
而且,一部分学生的血常规检查,白细胞都超标了,直接诊断成细菌感染,校医院那几天,输液都输到凌晨,全是“呕吐、窜稀”的学生,真是太惨了。
后来,9月2号,检测结果出来了,学生样本,还有东生活区管网末端的水样,都检测出诺如病毒阳性,这下好了,污染源找到了,就是那个第三生活区的自备井蓄水池,学校赶紧把井给封了,紧急启动市政供水接入工程,还调了好多供水车,免费提供桶装水,总算是把水的问题给解决了,那这自备井,到底是怎么被污染的呢,这就得好好说说。
虽说调查结果还没公布,但学生们早就反映过水质问题了,这事儿啊,明显是管理上的漏洞,你说这学校,反应也太慢了,学生早就投诉说,早上打开水龙头,流出来的水都带着铁锈,颜色浑浊,放假回来,水龙头里更是流出黑水,得放好久才能变清,结果学校呢,就觉得放假时间长了,水有问题是正常现象,多放放水就好了,这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太简单粗暴了吧,早干嘛去了?
直到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才想起来关闭东区供水,这说明啥,说明学校的监测机制,根本就不健全。
或者说,压根就没当回事儿,这自备井啊,本来就有先天缺陷,你说在沈阳这么大的城市,高校还用自备井供水,这本身就反映了市政管网覆盖不足的问题。
以前啊,城市自来水网不行,要么覆盖面不够,要么供水量不足,所以很多单位都自己打井,这在当时,也算是先进的做法,能缓解供水问题,而且自备井,一般都会配一个蓄水池,用来调节用水高峰,但现在不一样了,时代变了,这种自己搞的基建,有时候真的跟不上趟了,全市用水网,检测相对及时,但自备井问题就大了,虽然成本低,但维护风险高,蓄水池密封不严、消毒不到位、检测项目不全等等,都是安全隐患。
说白了,还是高校管理的成本优先逻辑在作祟,部分高校为了省钱,长期使用老旧自备井,水质检测可能就是走走过场,真出了问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学校的处理速度,能不能再快一点呢?
我觉得肯定能,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从8月31号校医院开始接诊,到两千多人中招,这中间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最开始有学生投诉的时候,如果不是想着息事宁人,或者得过且过,那早就该开始排查了。
也不至于等到8月31号出事,9月2号才有个初步报告,这耽误的,可是防控的黄金期啊,而且啊,从网上看到的信息,9月2号开始,就有学生一直在说腹泻的问题,但到9月6号,还有新增病例,这说明啥,说明传播链根本就没断啊。
更让人无语的是,9月2号就已经发现是病毒污染了,到9月7号才通报污染源,这中间的几天,到底有没有阻断传播链,这绝对是个大问题,如果在9月2号之后,学生还在继续使用被污染的水源,那这事儿,就得严肃追责了,你说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都说“水脏的不行、水有臭味”,学校要是能多一分重视,少一分侥幸,这场大规模感染,根本就可以避免。
高校的本质是育人场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只有把师生健康放在第一位,以透明问责取代敷衍塞责,才能让自备井里的诺如病毒,不再成为新生的开学第一课,这事儿啊。
说到底,还是责任心的问题,学校不能只顾着省钱,师生的健康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图片取材于网络!
来源:温馨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