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宁静的校园再度焕发生机。新学期伊始,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在我市多所中小学校开展。
□ 转载至《雅安日报》邓洪亮 张曼 记者 李晓明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宁静的校园再度焕发生机。新学期伊始,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在我市多所中小学校开展。
与往常不同,这次站上讲台的除了熟悉的老师,还有来自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政法系统的普法工作者。他们身着制服、肩扛责任,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案例故事,为同学们送上精心准备的“法治礼包”。
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深刻的法治启蒙,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
普法工作者们走进名山区车岭镇中心小学开展法治宣讲
名山区
联合多方力量
构建综合保护网络
9月1日,名山区车岭镇中心小学迎来了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名山区人民法院车岭法庭联合车岭派出所、车岭司法所走进校园,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法治宣讲。
“校园欺凌不是普通的打闹,而是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车岭法庭干警以“反对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结合近年来发生的相关案例,阐述了校园欺凌对未成年人及社会的不良影响,明确指出该类行为可能涉及民事乃至刑事责任。
干警还向同学们讲解了如何防范和应对校园欺凌,鼓励大家勇敢说“不”,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共同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同学们聚精会神,不时低头记录,神情专注。
“如何识别身边的诈骗陷阱?”车岭派出所干警围绕“严守纪律,预防电信诈骗”进行宣讲,通过真实案例提醒同学们电信诈骗并不遥远,必须增强反诈意识,避免成为诈骗帮凶。
车岭司法所干警则以“什么是法”为切入点,倡导同学们切实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名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共吸引400余名师生参与,现场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00余份,反响热烈,效果显著。下一步,名山区将持续推进“法治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联合教育、公安、司法等多方力量构建综合保护网络,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芦山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多部门走进芦山县飞仙关镇中心小学
芦山县
沉浸式普法
萌娃学会自我保护
9月2日,芦山县飞仙关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堂沉浸式法治教育课。芦山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关工委、法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多部门走进校园,用法律守护新学期的成长之路。
“哪些行为会触碰法律红线?”“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宣讲从孩子们身边的事例入手。针对小学生身心特点,普法工作者运用通俗的语言,围绕禁毒知识、交通安全、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借助真实案例清晰阐释不良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使抽象的法律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课堂不仅“听得进”,更要“用得上”。针对小学生可能遇到的矛盾纠纷、陌生人搭讪、校园欺凌等情景,干警逐一传授实用应对方法:遇事冷静沟通、及时向老师求助;不轻信陌生人、牢记“不贪小便宜、不跟陌生人走”……每一条建议贴合实际,每一个提醒温暖有力,既帮助同学们识别危险,也赋予他们面对问题的勇气。
芦山县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堂“开学第一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护能力,更在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让法治精神浸润校园,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筑牢根基。
天全县人民法院法官走进天全县第一初级中学,开展“向校园欺凌说不,为青春梦想护航”法治讲座
天全县
法官现场释法
向校园欺凌说不
9月2日,天全县始阳镇第二初级中学会议室内,一场“认清麻精药品,远离滥用陷阱”主题宣讲通过PPT画面,层层揭开“药品变毒品”的伪装。法官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防范意识弱的特点,详细介绍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对身心造成的不可逆伤害,并播放青少年戒断实录视频。画面中误用药品者直面镜头诉说痛苦,令学生直观感受到药物滥用的可怕代价,纷纷表示意识到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
法官强调,“药品≠糖果,滥用即是毒品”,呼吁学生远离非法药物,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9月3日,天全县第一初级中学操场上气氛庄重热烈,1500余名师生齐聚,聆听天全县人民法院法官开展的“向校园欺凌说不,为青春梦想护航”法治讲座。
“欺凌从来不是‘小事’,而是触碰法律的‘大事’。”法官结合审理的未成年人典型案例,从肢体冲突的显性伤害讲到言语侮辱的隐性创伤,以案释法剖析校园欺凌的表现与后果,并引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为学生明确行为边界。
活动中,法官还向学生发放法治宣传手册及定制普法礼品,鼓励大家争做“法治宣传员”,将法律知识带回家中、融入生活。
秋风吹过校园,带走暑气,却带不走法治的温度,两场宣讲如种子般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下一步,天全县将持续深化法治进校园机制,通过法官兼任法治副校长、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等形式,延伸审判职能,参与社会治理,进一步聚焦青少年法治需求,创新宣传形式,以司法力量护航青春成长,让法治之光照亮校园每个角落。
宝兴县
藏汉双语普法
筑牢青少年法治根基
近日,宝兴县司法局硗碛司法所联合硗碛派出所、硗碛藏族九年一贯制学校,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法治伴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筑牢青少年法治根基。
普法工作者一开场便提出“遇到网络谣言怎么办?”“玩笑与欺凌的界限在哪?”等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迅速吸引全场注意。普法工作者熟练运用藏汉双语,解读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通过真实案例剖析相关法律及违法后果,明确行为边界,普及宪法、民法典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知识,传递平等、和睦、文明的现代法治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知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规则底线思维。
另一边,宝兴县实验小学法治副校长将“开学第一课”融入开学典礼,聚焦校园安全,围绕防范校园暴力、网络诈骗等核心内容举办法治专题讲座。各班级在班主任组织下开展“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通过播放法治安全教育视频、组织讨论、互动问答等形式,切实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为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
9月3日,宝兴县各学校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共同见证庄严历史时刻,在沉浸体验中厚植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随后,普法工作者讲解了宪法和爱国主义教育法中关于公民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教育学生爱国不仅是情感,更是法定责任与义务。
下一步,宝兴县将持续擦亮“法治宝兴”品牌,策划多样化普法内容,推动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与未成年人保护宣传由校内延伸至校外,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宝兴筑牢根基。
采访手记:
开学季,雅安政法干警走进校园,带来别开生面的“法治第一课”。这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次温暖的守护、一场共同的成长。没有生硬的法条,没有严肃的说教。法官、检察官、民警等普法工作者俯下身来,以生动的故事、真诚的对话,将法律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这座连接社会规则与校园生活的桥梁,因此变得宽阔而坚实。其背后,是一份来自全社会的郑重承诺——以法治阳光照亮前行道路,以坚定守护护航最美年华。
法治不缺位,守护不缺席。这样的“开学第一课”,才刚刚开始。
来源:生态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