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1日,沈阳师范大学校医院陆续接诊了一批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辽宁省、沈阳市相关部门及学校随即开辟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组建医疗队进驻学校开展巡诊服务,对患者进行分类救治。
据央视新闻消息
9月7日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通报
8月31日,沈阳师范大学校医院陆续接诊了一批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辽宁省、沈阳市相关部门及学校随即开辟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组建医疗队进驻学校开展巡诊服务,对患者进行分类救治。
截至9月7日17时,累计报告有胃肠炎症状者2087人,已痊愈1817人,现有胃肠炎症状者270人,均为轻症。
经综合研判分析,发病高峰期已过,每日新增病例已呈明显下降趋势,9月6日17时至9月7日17时新增病例25人。
按照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疾控部门多轮次针对污染点进行消毒,抽调专业力量开展流调溯源,分析查找感染来源,对可疑污染物品、环境和人员进行采样检测,确定污染点。
经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供水系统现场勘察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本起事件系由学校第三生活区自备井蓄水池受诺如病毒污染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已对该自备井采取封闭管控措施。学校已协调水务部门全力保障学生用水,并着手组织市政供水管网接入工程。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
是我国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
近期
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迎来开学日
各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集体单位
应高度警惕诺如病毒的集中暴发
做好预防措施
防止其传播和扩散
诺如病毒究竟是什么?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预防?
下面和督督熊一起了解
↓↓↓
01诺如病毒是什么?有何特点?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
诺如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在0℃至60℃环境中均可存活,还具有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极易造成反复感染、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
诺如病毒耐酸,不容易杀灭,连75%的酒精都对它没辙。
致病食品
生食受污染的贝类,受污染的沙拉水果、三明治、蛋糕等,或食品加工者感染病毒经食品传播给食用者,也可通过污染的水源、物品、空气等传播。
食品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途径:
来自种植、养殖源头的污染,包括用含病毒的污水浇灌蔬菜水果、贝类养殖水域被诺如病毒污染等;
食品在收获、生产加工、包装、配送、家庭制备等过程的任一环节操作不当造成的交叉污染,或者是诺如病毒感染者引起的人为污染。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诺如病毒呢?
↓
02感染诺如病毒有什么症状?
诺如病毒具有全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剂量低(低至18个病毒颗粒即可引起感染)、感染后潜伏期短(通常24—48小时)、排毒时间长(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周)、外环境抵抗力强(可在0—60℃温度范围内存活)、免疫保护时间短(感染后免疫保护持续6—24个月,同一个体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等特点。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或其中之一
一定不要盲目服药
要遵照医嘱立即就医
↓↓↓
▲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腹泻次数从几次到数十次不等,粪便稀水样,无脓血样便。
▲儿童易出现呕吐症状,成人多出现腹泻症状。
03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注意: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标准的洗手程序。
(2)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 0℃—6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存活。
(3)患病期间做好居家隔离
患者需根据病情居家或入院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学生感染后需迅速通知家长带其就医或回家休息。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方可复课。食品加工者、护工、幼儿园保育员等从事服务类工作的患者,症状消失3天后才能返回工作岗位。
(4)正确处理呕吐物与污染物
含氯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最有效。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用纱布、抹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在清理污染物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学校与托幼机构也可选择合格的一次性呕吐物应急处置包对呕吐物进行及时规范处置。集体单位打扫厕所和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督督熊提醒
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若有员工或学生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不得带病上岗(课),必要时立即就医。
外出就餐过程中,一旦发生身体不适或明显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保存就餐发票、就诊记录等相关凭证,及时拨打“1234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来源丨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江西疾控、湖北市场监管
来源:成都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