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过去的暑假,贵州省各级团组织推出的“官方带娃”服务精准切中了当代家庭,尤其是青年家长在育儿上的“急难愁盼”,以温情的方式,托起了乡村孩子的未来与社会的希望。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贵州省各级团组织推出的“官方带娃”服务精准切中了当代家庭,尤其是青年家长在育儿上的“急难愁盼”,以温情的方式,托起了乡村孩子的未来与社会的希望。
从偏远山村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暑期托管班远非简单的“看孩子”所能概括,通过志愿者的引导,提供了无土栽培、话剧排练、安全教育、兴趣课程等丰富的素质拓展活动。当孩子们为亲手种下的豌豆苗牵挂、为AI生成的未来职业照惊呼时,他们收获的是探索的兴趣、是情感的交流、是对广阔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有效填补了乡村儿童在暑期教育资源和精神滋养上的空白,将他们从虚拟世界的“浪浪山”引向现实世界的“精彩峰”。
与此同时,暑期托管成为了连接社会各界资源的枢纽,不仅激发了社区互助的内生动力,还编织了一张坚实的社会支持网络。让返乡大学生、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志愿者找到了奉献才华的平台,得到了实践锻炼的机会,也让专业机构、医院、政府单位获得了履行社会责任的渠道。
一项好的公共政策,既能解决当下的痛点,也能播种未来的希望。这份为家长解忧、为孩子启智的“官方”担当,托起的不仅是一个个家庭的幸福,更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晏惠轩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