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墙红瓦、绿树环绕、池塘亭榭、小巷通幽……走进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新村,犹如进入一幅优美的乡村风景画。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如今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网红打卡地,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等。
前杨新村文创产品受到游客喜爱。记者姜伟摄
□本报记者杨德林胡兵本报通讯员刘贝贝
白墙红瓦、绿树环绕、池塘亭榭、小巷通幽……走进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新村,犹如进入一幅优美的乡村风景画。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如今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网红打卡地,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等。
文明与文化互映 乡村旅游业火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在前杨新村忘忧花园的文化休闲长廊,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前杨新村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找到了一条以文兴旅、带民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建设了460平方米的村史馆,集中展示前杨农耕、生活、商贸等影像和实物400余件。村内建设了1600平方米的前杨大舞台,承接各类文化活动。深挖史志文化,出版了67万字的《前杨村志》,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家乡记忆。
“前杨是一个有着革命传统的村庄,村史馆立足红色教育基地的职能定位,担好党史教育使命,成为临邑县各单位、团体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卡地’。”前杨新村村委会委员乔明德说。村史馆自投用以来,已接待参观人员2万余人次。
产业为基,文化为魂。如今,前杨新村文化旅游业发展越来越红火。目前,该村已开发建成百亩花海、现代农业采摘园、七彩滑道、跑马场、拓展基地等33处旅游景点和设施,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旅游元素,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今年“五一”假期,该村实现旅游业收入10万元,村集体增收4万元。
美景与美德共融 和美乡村暖意浓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家园,前杨新村先后栽植绿化苗木1.7万株,提升了乡村颜值;修建15公里的休闲廊道,串起了“花样美景”;实施水美乡村工程,曾经的废弃坑塘成为休闲好去处。
前杨新村坚持以高质量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新期待,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我行动”系列活动,承接省市县优质文化资源,举办“九龙闹春”非遗展演、“山水国潮”杂技演出、“村BA”等活动,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开展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连续举办“新民俗、新礼仪”集体婚礼等新风尚宣传活动,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
该村开设暖心食堂,为70岁以上独居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就餐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行送餐上门。今年端午节期间还举办了饺子宴,邀请联建村100余名独居老人、高龄老人欢度佳节,享受幸福“食”光。谈及这些变化,84岁村民陈中元激动地说:“村子现在是越来越好了,百姓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产业与富民共舞 共富坊内群众齐点赞
8月21日,天热得像下火,前杨新村精酿啤酒“共富工坊”内却是清凉无比。村民王东青介绍:“精酿啤酒项目是我们村借助齐鲁工业大学对口帮扶政策,推出的一款特色文旅项目,酿出的啤酒口感醇厚、风味独特,受到广大游客欢迎。”前杨新村打造了精酿啤酒、豆腐皮加工、成衣加工、时光旅舍等10余个共富项目,直接带动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建设富美村庄,目的是要让大家都过上富裕的好日子。2019年,由村党支部牵头,前杨新村成立前杨记忆文化旅游公司,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造,把全村旅游资源按照人口总数进行量化,年底公司拿出收益的75%,对集体和个人进行分红,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充分调动了全体村民参与文旅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万元增长到85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
前杨新村注册了“前杨记忆”品牌,整合包装特色农产品、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丰富旅游元素,并开展电商直播,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村民张玉霞以前外出打工,如今回村工作,工资加提成每年能收入4万多元。
“现在户户都有了股权证,人人年底能领年终奖,十里八村都羡慕得不得了。”村民高卫东说起如今的好日子,笑得合不拢嘴。
来源:德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