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东:草原织网 “脉”通四方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1 09:14 1

摘要:兴安盟生态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玉龙之乡筑起生态安全屏障,鄂尔多斯漫漫黄沙变成金山银山……“两山”理念在祖国北疆辽阔的土地上引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转型,而纵横交织的银线则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全文约2000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8月的内蒙古,处处水草丰茂,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兴安盟生态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玉龙之乡筑起生态安全屏障,鄂尔多斯漫漫黄沙变成金山银山……“两山”理念在祖国北疆辽阔的土地上引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转型,而纵横交织的银线则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锡盟“五站五线”工程 500 千伏林根Ⅰ线。 摄影 / 王天阳

8月24日2时,锡林郭勒草原星光渐隐,±800千伏锡盟换流站内的指示灯如脉搏般跃动,内蒙古的绿电正通过锡盟—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送往华东。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全国五分之一的煤炭、三分之一的风能、四分之一的太阳能资源汇聚于此。然而,曾经“窝电”的困境让这一资源优势难以有效转化。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锚定特高压这一突破口,全力构建“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能源大通道。

2014年11月,内蒙古第一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2016年8月,工程建成投运。现在,这条线路单日外送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累计输送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

10年攻坚,国网蒙东电力已建成“五交三直”8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形成纵贯南北的蒙电外送大通道,特高压外送能力达到4870万千瓦,破解了“窝电”难题。

“特高压如‘主动脉’,其配套送出工程似‘毛细血管’,对清洁能源汇集、外送而言至关重要。”国网蒙东电力建设部副主任贾体康介绍。

近年来,国网蒙东电力加快建设配套送出工程,积极服务蒙电外送。2020年12月,全球首个交直流混联特高压项目——内蒙古锡盟“五站五线”工程投运,使36座风电场通过29条汇集线路实现“抱团外送”,有效缓解草原风电场外送压力;今年6月,巴彦杭盖—胜利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为100万千瓦风电打通了外送通道。

截至7月底,国网蒙东电力累计外送电量突破7500亿千瓦时。该公司连续两年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年外送电量最多的省级电力公司。

通辽市扎鲁特地区绿电“风”光。

近年来,内蒙古已从“挖煤卖煤”转向“驭风驭光”,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2024年,内蒙古新增新能源装机超41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1.35亿千瓦,多项指标处于全国前列。

新能源“建得快、并网难”曾是摆在国网蒙东电力面前的一道难题。该公司急企业之所急,推出一系列破题的创新举措:一方面,与赤峰等四盟市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专班,“点对点”督办218个新能源项目,将电网审批周期压缩40%;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服务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新能源接网工程推进会等活动,广泛凝聚共识,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2024年5月,由国网蒙东电力承建的国家第二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项目——京能238万千瓦风电项目500千伏送出工程仅用5个月就投运,创造了同类项目建设的新纪录。2024年,该公司全年完成新能源接网849万千瓦。当前,该公司正加快推进第二批、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及保障性新能源并网项目的前期和建设工作。

新能源不仅要“并得上”,更要“送得出、用得好”。截至2024年年底,蒙东电网新能源装机达2921万千瓦,占比55%。今年4月,内蒙古市场化新能源项目累计并网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

在绿电交易方面,国网蒙东电力同样成绩斐然。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9000万千瓦时草原绿电点亮场馆;同年12月,电能从蒙东送到西藏,为冬季的青藏高原送去温暖;今年1~7月,蒙东与北京达成的绿电交易量为2014年同期2.3倍。该公司还开辟“鲁固+锡泰”通道,在负荷谷段送绿电到苏沪,让发电企业多挣钱,让用电客户得实惠。

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 摄影 / 李广杰

生态守护 绿意盎然护北疆

根河市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级市,森林覆盖率高达91.7%。为最大限度减少电网施工对林地的影响,国网蒙东电力在施工过程中创新采用高度超50米的高架铁塔,保护了2万余亩林地。近年来,该公司统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构建“电网安全+生态保护”双赢格局。

在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沙丘移动性强,风吹沙移,不仅引起杆塔位移,影响线路安全,还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及生物多样性。

自2022年起,国网蒙东电力创新实施“百草箱”行动,选取12种适合沙地生长的植物育苗育种。到了夏季雨水期,电网员工就在巡线途中播种,实现绿化沙地和保护电网两不误。此外,该公司还开展“绿腰带助农”行动,将“百草箱”内经济作物的种子发给村民播撒,额外收益归村民所有,增强他们的种植意愿。“以前沙丘跟着风跑,现在沙子固定了,还能种沙棘挣钱。”奈曼旗八仙筒镇村民冯晓明说。

2024年,国网蒙东电力“百草‘箱’助,生态共建”绿色转型优秀案例作为沙漠治理项目入选《中国企业绿色转型实践报告2024》。如今,350亩流动沙丘得到固定,涉沙线路故障率大幅下降。

声音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书记

苏和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