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日的民勤,处处涌动着令人心动的绿色生机。红崖山水库畔,碧波荡漾、水鸟舒展翅膀自由翱翔,岸边郁郁葱葱的护林带如忠诚卫士,静静守护着这片珍贵的生命之源;青土湖岸,蔚蓝湖面倒映着摇曳的芦苇,水草丰茂间不时有水鸟掠过,勾勒出一幅“沙水共生”的生态画卷;环绿洲锁边防护
秋日的民勤,处处涌动着令人心动的绿色生机。红崖山水库畔,碧波荡漾、水鸟舒展翅膀自由翱翔,岸边郁郁葱葱的护林带如忠诚卫士,静静守护着这片珍贵的生命之源;青土湖岸,蔚蓝湖面倒映着摇曳的芦苇,水草丰茂间不时有水鸟掠过,勾勒出一幅“沙水共生”的生态画卷;环绿洲锁边防护林带泉山段,一株株梭梭树苗舒展着新绿的枝干,工人们正将水精准浇灌到每棵树苗根部,滋养着这道守护绿洲的“绿色防线”。
这一幅幅交织的绿色画卷,令人难以想象,这个夹在腾格里与巴丹吉林两大沙漠间的绿洲,荒漠化面积曾高达88.18%,408公里风沙线曾岌岌可危。自1978年“三北”工程实施以来,民勤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震撼逆袭,处处涌动着盎然绿意。
成片的梭梭林绿意盎然
为筑牢生态屏障,民勤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组织修编《“三北”六期工程规划》,明确“东拓阵地、西筑堡垒、南护水源、北锁风口、中保绿洲”的治理思路,精心布局“三道风沙阻击防线”。2025年,更是启动“青土湖生态屏障守卫、绿洲内部提质增效、甘蒙边界重点风沙口联防联治、环绿洲锁边防护林带建设及生态用水保障”五大工程,向着构建完整生态防护体系全力迈进。
今年5月,随着对白土井等区域的综合治理、环绿洲锁边林带“最后一公里”的集中攻坚,一条长380公里、总面积215万亩、宽度1——20公里的环绿洲锁边林带实现全面闭环围合。“这是民勤人民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三北’工程标志性成果,更是党带领人民群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守卫西部生态安全的有力答卷。”民勤县林草局副局长姜莉玲感慨道。
截至目前,民勤县累计完成工程治沙130万亩、封沙育林草325万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61万亩,成功拦阻两大沙漠合龙,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实现持续“双缩减”。
在“三北”工程推进中,民勤县不断推动荒漠化防治从“人海战术”向“科技赋能”转型。一代代治沙人钻研出插风墙、黏土沙障、玉米葵花棉花秸秆沙障等多种固沙新材料,传承提升“母亲抱娃娃”治沙模式,组装推广“双眉式草方格沙障”“光伏治沙”等技术;引进自走式草方格压沙机、履带式打坑机等200余台治沙设备,大幅提升治沙效率。
“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绿意的盎然,源于代代相传的坚守。民勤人民弘扬“勤朴坚韧、不畏艰辛、众志成城、久久为功”的防沙治沙精神,坚持“人人上、代代传、步步走、苦苦干”的模式。每年春秋两季,全县干部职工投身压沙造林管护。
在守护绿意的同时,民勤县更探索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调整农田防护林树种结构,大力发展沙漠特色产业,引导群众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种植锁阳、黄芪、甘草等药材,让“沙窝窝”里长出“金苗苗”,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的协同发展,真正做到“要绿起来,也要富起来”。
从青土湖的碧波荡漾,到环绿洲380公里锁边林带的苍翠合围,再到沙产业基地的勃勃生机,民勤的每一寸绿意,都是“三北”工程这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壮丽史诗的生动注脚。民勤县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建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绿洲绿意更浓,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续写更多精彩篇章。(记者:仲春燕)
来源:民勤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