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去世的人飙升!医生叹息:心脏不好的人,高温天坚守8原则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2 13:34 1

摘要:这个夏天,热得不像话。天气预报天天飘红,医院心内科的床位却一个个满,冠心病患者来的频率,比空调的运转声还密集。很多人撑不过这个夏天,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这个夏天,热得不像话。天气预报天天飘红,医院心内科的床位却一个个满,冠心病患者来的频率,比空调的运转声还密集。很多人撑不过这个夏天,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不是说高温天气就一定会出事,而是心血管功能本就不佳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身体负担会被无限放大。尤其中老年人,稍一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医生不是神,只能不断叮嘱:高温天,还在硬扛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些原则。

别低估出汗过多导致体液丢失的风险。夏天动一动就汗流浃背,水分流失会使血液黏稠度上升,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心脏本来就“吃力”,再加上循环不畅,简直是雪上加霜。

空调不是错,但别直接把温度调太低。骤冷骤热交替,会让血管快速收缩或扩张,这对心脏来说是一种刺激。尤其是从外面大汗淋漓地走进冷气房,心跳会突然加快,感觉胸口“发紧”的人,不在少数。

很多人觉得,夏天食欲差,少吃点没关系。但心脏不好的人,千万不能不吃。营养不良会加重心肌负担,蛋白质、钾、镁这些元素缺了,心脏就像断电的发动机,随时可能罢工。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句:不要滥用利尿剂或减肥药。有些人为了“排水”或“清脂”,吃点来路不明的药片。结果心跳加快、心律紊乱,甚至晕倒送医。心脏病人,一点小刺激都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

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重点:午睡不是可有可无的“懒觉”。高温天,人体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哪怕只是闭目休息15分钟,也能缓解交感神经的紧张状态,给心脏“喘口气”的机会。

晚上也别太晚睡,熬夜会让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夜间交感神经活跃,血压不降反升,这对心脏是极大的威胁。尤其是那些白天高压、晚上还刷手机刷到凌晨的人,真的该好好反省。

天气热,很多人喜欢冰啤酒、冰西瓜伺候。但心脏不好的人,最好避免温差刺激肠胃引发迷走神经反射。简单说,就是冰东西下肚后,胃肠道神经一紧张,会影响心率和血压,严重者甚至会突然晕厥。

再强调一个很多人忽略的细节:排便用力过猛也会诱发心脏问题。夏天饮食不规律、水分摄入不足,便秘成了常客。蹲久了、用力了,就可能引发心脏骤停。这不是笑话,也不是个例。

为什么冠心病去世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基础病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就是忽视生活细节导致急性发作。高温天本身不是罪魁祸首,是我们对它掉以轻心,才让它变得致命。

心脏不好的人,夏天一定要守住这8个原则:保持水分、控室温、不空腹、不滥药、要午睡、忌熬夜、少吃冰、多通便。这不是“养生建议”,这是保命细节。

很多人问,心脏病人该怎么喝水?不是猛灌,而是少量多次。每小时50~100ml为宜,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发心衰。尤其清晨起床后那一杯温水,别忘了,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口。

再说饮食,夏天吃得清淡但钾元素摄入要跟上。香蕉、绿叶菜、豆类、土豆都是不错的选择。钾能帮助调节心律,防止心跳紊乱。别一味追求低盐低脂,结果把心脏饿坏了。

心脏病患者也不是不能运动,但时机和强度要讲究。清晨和傍晚气温较低时,选择散步、太极、慢骑行等温和活动。不要在太阳最烈的时候“逼自己出汗”,那不是锻炼,是折腾。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小小的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夏天本就容易烦躁、焦虑,再加上工作生活压力,很多人的心率和血压都在不知不觉中飙升。别让情绪成为压垮心脏的“隐形炸弹”。

高温天,别总想着“我还能扛一扛”。心脏是最怕高温“偷袭”的器官。它不会提前发信号,很多人没来得及说出“我不舒服”,就已经倒下了。真正的健康,是“未病先防”。

说到底,心脏病不是突然来的,它是日积月累的生活陋习在高温下的一次“总爆发”。提前预判风险、调整生活习惯,是每个心脏病人的必修课。别等到出事了,才想起医生说过什么。

最后再强调一次,高温天,心脏不好的人,八个字:不热、不渴、不饿、不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要每天自律、每时自省。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医院,而是来自你对自己身体的认真对待。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辰,张抒扬.《中国防治心血管疾病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1-12.

2. 韩雅玲,彭红心.《高温环境下心血管病患者健康管理建议》[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4):321-325.

3. 李建军,赵冬.《高温对老年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6):1425-1429.

来源:陈晨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