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亮相“投资北京会客厅”!秀出科创高地硬实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15:46 1

摘要:9月11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期间,“投资北京会客厅”直播间迎来海淀区的专场直播。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直播聚焦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独特优势与发展活力,通过多位嘉宾的详细介绍,全面展现了海淀区作为科技创新

9月11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期间,“投资北京会客厅”直播间迎来海淀区的专场直播。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直播聚焦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独特优势与发展活力,通过多位嘉宾的详细介绍,全面展现了海淀区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综合实力与开放姿态。

经济与科技实力持续领跑

海淀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是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具有教育、科技、人才资源高度密集的独特优势。

“2022年海淀GDP破万亿元,2024年达到1.29万亿,是北京市第一个、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市辖区,对北京市经济贡献连续9年位居全市第一。”海淀区副区长隋晓峰在直播中介绍说,“2025年以来,全区上下围绕区域发展总目标,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经济发展稳进提质,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6636.8亿元,增长6.9%,全市占比26.5%。”

与此同时,海淀区集聚了众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拥有国家实验室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92家、国家级科研院所96家;汇聚了量子院、智源院、通研院、微芯院等12个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辖区内高层次人才聚集,拥有两院院士646人,占全国总数的35.8%。2024年,海淀区高被引科学家达335人次,占北京市的78%。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00.4万人,人才创新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海淀区正着力构建“以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业两个‘1’为赋能和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发展重点”的“1+X+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前面的‘1’,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2024年,海淀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2822亿元,年增速30%,占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的80%。区内聚集人工智能企业1900余家,备案大模型104款,占全市近70%,大家熟悉的豆包、Kimi、文心一言等均诞生并发展于此。中间的‘X’包括两方面,一是加快壮大信息业、医药健康、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围绕具身智能、量子、智能网联汽车、6G等培育一批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后面的‘1’,指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创新资源聚合能级。如果说人工智能是海淀产业发展引领的‘头雁’,那么科技服务业就是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2024年,海淀区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总营收2448亿元,增长6%,占全市31.2%,产值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隋晓峰说。

全国首个“研发创新”特色综保区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综保区管理处负责人黑煜在现场介绍,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中关村保税区”)是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首创应用“电子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的“3+1”智慧监管模式,依托区块链、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构筑起以信用为基础互联互通的信息基座。

据悉,作为高水平开放前沿阵地,中关村综保区在赋能科技创新、推动国际合作方面主要有政策、区位、空间、服务四大优势。“以政策优势为例,中关村综保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入区企业可利用区内保税研发及贸易便利化政策,实现‘省钱、省事、省时’的效果。”黑煜在直播中介绍,“比如在省钱方面,入区企业享受‘研发设备免税,研发料件保税,入区货物视同出口进行退税’等税收政策,平均可减免7%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

据了解,中关村综保区分三期开发,总建筑规模94万平方米。一期创新研发主楼已投入使用,二期计划2026年底交付,三期预计2027年底具备使用条件。园区内部配套了保税展厅、跨境体验中心、食堂、健身房等设施,满足研发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总体来看,中关村综保区集研发、办公、公共实验平台、中试、仓储等功能为一体,可满足入区企业实验研发工艺各项需求,研发企业可在区内进行小试、中试,有相关技术要求的产品可在区内进行环评和产品注册。”实创股份公司中关村综保区负责人方涛说。

北部产业园区成为科创发展新引擎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面积235平方公里,占海淀全区面积54%,区域常住人口约43万人,作为海淀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沿“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走廊”,翠湖组团、永丰组团、软件园三大组团形成中关村科学城北区高精尖产业创新集群。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区域总建设用地面积6611公顷,总建筑规模5125万平方米,已经建成或已经开工的项目占地约4437公顷,建筑规模3507万平方米,规划实施率约69%,未来还将陆续释放769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为服务海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方涛告诉记者,“以已建成的中关村壹号为例,该园区是北京市首批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入驻了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种子企业等150余家,其中人工智能和商业航天产业占比达70%。”

来源:海淀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