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51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喝茶,在中国人心中几乎等同于养生。有人早上空腹来一杯,有人饭后不离茶盏,还有人坚信“常喝绿茶能防癌”。可就在最近,一项由北京大学主导的大型研究却引发争议:每天喝茶超过4克,可能和癌症有关。
这是真的吗?茶不是保健品吗?我们该怎么喝茶才安全?
别急,我们把这件事掰开揉碎,一起看看科学怎么说。
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多家机构完成,数据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研究团队追踪了超过51万名中国成年人,随访时间长达10年以上,重点分析了他们的喝茶习惯和癌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每天摄入干茶叶超过4克的人群,整体癌症风险略有上升,尤其是上消化道癌症(如食管癌、胃癌)。
听上去有些惊讶,但研究者并不认为问题出在茶本身,而是——和吸烟、饮酒叠加后,风险明显上升。
换句话说,喝茶不是单独的坏习惯,但和其他高危行为“搭配”在一起,就可能让身体吃不消。
很多人听到“喝茶增加癌症风险”,第一反应是:那我还敢喝吗?
其实,研究并没有否定喝茶的好处。相反,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活性成分,有抗氧化、抗炎的潜力。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人都喝对了茶。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吸烟、饮酒的男性中,如果再加上每天大量喝浓茶,食管癌风险会显著上升。
这是因为:烟酒本身就会损伤食管黏膜;高温浓茶进一步刺激黏膜组织;三者联手,等于反复“烫+灼+腐蚀”食管。
长年累月下来,细胞异常增生的风险自然升高。所以,不是茶不好,而是你喝的方法和生活习惯,给了癌症“机会”。
很多人对茶有“神话情结”,尤其是绿茶、白茶、普洱,几乎被捧成了“天然抗癌药”。但现实是,茶并不是万能防线。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癌症防控蓝皮书》明确指出:没有任何单一食物可以预防癌症,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目前,无吸烟、无饮酒、饮食清淡的人群中适量饮茶,并不会增加癌症风险。甚至有研究提示,绿茶摄入和乳腺癌、肝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
但一旦涉及高温、浓茶、空腹饮用等行为,尤其是和烟酒共用,风险就会“反向拉高”。所以说,茶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人怎么喝、喝多少、搭配什么喝。
我们不是要你戒茶,而是希望你能更科学地享受它。
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营养分会和中国营养学会的综合建议,日常饮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每天干茶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
避免空腹、睡前、饭后立即饮茶;
不喝太浓、太烫的茶,水温控制在60℃以下;
患有胃溃疡、严重贫血、肾功能不全者慎重饮茶;
吸烟饮酒者更应减量饮茶,避免风险叠加。
换句话说,“喝对茶”才是真的养生。
该,当然该。但不是迷信、盲信地喝,而是清醒、节制地喝。
喝茶,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是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提神、助消化、提供抗氧化物质,但它不是万能钥匙,更不是“抗癌神药”。
科学告诉我们,任何好东西,过量了都可能变坏。茶也一样。
所以别被“每天4克茶叶会致癌”的标题吓到,也别因此肆意“猛灌浓茶”图个安心。身体的健康,从来都不是靠一种食物决定的,而是靠你每天、每一口的选择。
参考资料: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喝茶与癌症风险的关联分析》. 2023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防控蓝皮书》. 2022
中华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中国居民健康饮茶指南》. 2021
来源:学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