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00:00 1

摘要:本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解析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并从明确教学目标、深度解读语篇和巧设阅读任务三个方面探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笔者认为,英语阅读课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在提升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等方面有着重要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摘要:本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解析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并从明确教学目标、深度解读语篇和巧设阅读任务三个方面探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笔者认为,英语阅读课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在提升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评三者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初中英语阅读课程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评价这一环节,习惯于使用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这种陈旧僵化的评价机制已无法满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课堂评价作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利用,引入合理、高效的评价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巧妙地将教与学相结合,推动三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注重引导教师进行科学评价,改进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逐步建立起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教育部 2022)。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转变育人方式,重视评价的育人功能,并培养“教—学—评”一体化意识,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其中,教主要指教师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动态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和创新教学理念,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学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课堂阅读活动,在各项教学活动的引导下获取学科知识,完善学习能力,并提升核心素养;评指教师在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对英语课堂阅读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为后续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理念的改进提供依据,从而推动英语阅读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一)明确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的要求有所提升,不仅将阅读材料的数量从7个增加到13个,同时还增加了3个细分的考查项目,即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根据重复、解释或停顿来理解话语意思,理解非文字资源表达的意义(郑艾 2023)。这些变化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教师不能再沿用过去僵化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新要求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目标,将更细致、更深层次的教学目标融入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中。

(二)推进教学评价,优化教学体系

英语阅读课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塑造学生的个性与品格、拓展学生的眼界等起重要作用。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实施多元化评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规划评价内容,并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入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例如,鉴于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上的差异,他们的回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通过单项选择、内容填空、课文连线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分层和个性化的内容布置,教师可以从多个维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教—学—评”一体化有助于教师摆脱传统的单一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上,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从而在根本上优化教学体系。

(三)巩固学习效果,提升综合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他们的主要学习目标往往是获得高分,而不是提升综合素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应用于课堂阅读教学中。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并观察他们的兴趣点。根据这些兴趣点,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收集和整理符合学生兴趣的英语素材,并制订教学计划,使英语阅读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需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给出及时有效的学习评价。通过教师的有效评价,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完善。在这样的自我提升过程中,学生会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从而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三、“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立足基本学情,明确教学目标

泰勒提出:“评价需建立在清晰的目标基础之上,应结合目标来评价教育的效果,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陈婷婷 2023)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必须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设定的要求,并将其总结和细化,根据学生 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校本化处理。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学生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深入剖析课标、教材和教学用书,厘清阅读内容的内在关联和逻辑关系。通过对目标的思考,架构本课的教学目标,形成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推动教、学、评的深度融合。

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3 A Day Out为例,教师结合《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内容,立足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班级具体学情确立本课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本单元的知识目标:让学生知晓世界公园和琳达的旅行,并了解世界各地的著名景点;其次,要明确本单元的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单词、句型等谈论自己的出游计划,内容包括“Where / When / Why / How do you want to go?”;最后,要明确本单元的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一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来感受世界各地名胜古迹的美好,引导学生热爱世界,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此外,在制订具体的或者说校本化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考量学生的课堂兴趣、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设计能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教学任务。同时,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预设,提前准备应对办法及改进措施,确保教学设计的整体流程都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二)深度解读语篇,提升评价效果

“教—学—评”一体化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学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有机结合,巧妙地融为一个整体,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对语篇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解读,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并预估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障教、学、评的有机融合。

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部分为例,教师在解读时首先应对文本中的词汇,如shaking、body、fear、scream、direction、brick 及句型“I was sleeping when the earthquake started.” “I told myself to calm down since I was still alive.”等学生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细致研究,并运用图片示例、视频介绍、实物展示、课堂演绎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后,教师通过中英文配对、词语造句、模仿造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提高评价效果。

本课以1999年9月21日台湾大地震为背景,学生对地震的了解可能不多,对课文想要传达的情感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对文本进行拆分,从单词、句型、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特别是涉及部分动词词组的使用,如run out of、move away、fall down等。教师应预先整理并收集更多关联的动词词组及相关句型练习,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例如,学生在之前的课文中学习过run away、move forward、fall off等词组,就可以联系起来讲解。通过由旧知引出新知,学生既能巩固过去学到的知识,又能通过知识迁移降低学习难度,获得满足感,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Do you know how to protect yourself when an earthquake occurs?”“What can we prepare in advance if there’s an earthquake here?”运用任务型阅读、“头脑风暴”、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从多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提升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学生从书本知识向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迁移,对于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三)巧设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积极性

教学的核心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他们走向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完成阅读任务。在讲授阅读课程之前,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文本内容,识别出关键信息、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分配不同的任务并进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任务的标准答案和自己的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获得启发,促进思维的发散,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然而,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实际上,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通过引导他们参与评价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学习目标和成果(邢玉华 2020)。

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3 A Day Out的阅读文本为例,教师解读文本时设计了三个学习单: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以宏观控制整体学习进度。在Pre-reading环节,教师让学生以“A Day Out(外出的一天)”为主题描述自己的一天,同时提供日期(date)、地点(place)、天气(weather)、伙伴(partner)、交通工具(transport)、活动(activities)等信息,为后续具体的教学评价作铺垫。在While-reading环节,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旨大意和基本信息,然后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探索文本的整体结构,揭示文本中隐含的逻辑关系,帮助他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无形中传授旅行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在Post-reading环节,教师提供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这种方法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同伴评价,评价者在思考中给出评价,提升了思维品质;被评价者则根据他人评价进行改进,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评价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学习反馈,能够有效提高其复述能力,实现知识的输出。教师在观察同伴评价的过程中,也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有利于思维的发散和拓展,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综上所述,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了传统英语课堂中以教师“灌输”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深度参与英语阅读研究,并穿插多维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动态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实时进行策略调整和措施改进。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课程质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了教学评价机制,而且推动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落实了英语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引用文献

陈婷婷. 2023. 例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评” 一体化 [J]. 名师在线,(2):35-37.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3-55.

邢玉华. 2020. 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1):157-158.

郑艾. 2023.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J]. 成才之路,(5):93-96.

来源:永大英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