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馒头卖21元?西贝预制菜争议背后谁在买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3 02:33 1

摘要:“西贝的馒头卖21块钱一个,还说是现做现蒸,这不是把消费者当傻子吗?”这几天,罗永浩与西贝之间的“预制菜之争”持续发酵,引发了全网对餐饮行业定价透明度的质疑。一块钱能买到的馒头,加上“古法”二字就售价21元,吃的不是麦香,是概念税!

一块钱能买到的馒头,加上“古法”二字就售价21元。罗永浩一句“预制菜还那么贵”,直接撕开了某些餐饮企业的“皇帝新衣”。

“西贝的馒头卖21块钱一个,还说是现做现蒸,这不是把消费者当傻子吗?”这几天,罗永浩与西贝之间的“预制菜之争”持续发酵,引发了全网对餐饮行业定价透明度的质疑。一块钱能买到的馒头,加上“古法”二字就售价21元,吃的不是麦香,是概念税!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西贝一边喊着“现做现蒸”,一边却被扒出创始人曾公开表示“预制才是未来”。这波自打脸,比他们家噎人的馒头还要让人难受。

事情起源于罗永浩在直播中的直言不讳:“西贝的预制菜还卖那么贵,难受的肯定不是我。”这句话瞬间点燃了网友们的共鸣,大家纷纷吐槽西贝的价格与价值严重不符。

;有网友调侃道:“你付的钞票里——三成买小资人设,两成付明星代言,剩下五成嚼着冷冻一年的土豆牛腩。”这话虽然带有情绪,却道出了消费者对品牌溢价过高的不满。

更有人直言不讳地指出:“贵不是原罪,虚伪才是。消费者可以为好吃掏钱,但拒绝为谎言买单!”这场争议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馒头的价格问题,演变为消费者对餐饮行业诚信经营的大质疑。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罗永浩甚至拿出10万元奖励征集西贝预制菜线索,将这场争论推向高潮。#罗永浩西贝之争倒逼餐饮透明化#成为热搜话题,引发了更广泛的行业思考。

预制菜本身并无原罪。在现代快餐文化中,预制菜能够保证出品标准化、提高效率、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是否使用预制菜,而在于企业是否如实告知消费者,并据此合理定价。

西贝被质疑的焦点恰恰在于:一方面以“匠心”“传统”为宣传点,暗示食材和制作的精心;另一方面却被发现大量使用预制菜,且定价远高于市场合理水平。这种经营策略让人不得不怀疑:消费者支付的高额费用,到底买的是食品本身,还是企业精心编织的概念营销?

如今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已经越来越精明。他们能够看透品牌的价格游戏,不再轻易为虚无的“人设”和“概念”买单。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企业试图通过营造虚假概念来维持高溢价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一个虚假宣传都可能被火眼金睛的消费者拆穿,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给品牌带来毁灭性打击。

消费者不是不愿意为高品质支付高价格,而是要求物有所值。一碗真正熬制数小时的高汤,一份精心制作的匠心面点,即使价格高昂,仍然有人愿意买单。但用预制菜冒充现做,用概念包装替代真实品质,这种行为消费者绝不会接受。

罗永浩与西贝的这场争论,实际上为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消费者正在觉醒,餐饮业的透明化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餐饮企业的竞争,必将从概念营销回归到产品本质。诚信经营、透明定价、真实告知,这些基本的商业道德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用预制菜并非不可告人的秘密,但如实告知并合理定价,才是对消费者最基本的尊重。

这场争论也可能推动行业相关标准的完善。比如要求餐饮企业明确标注哪些是现做菜品,哪些是预制菜,让消费者享有知情选择权。这不仅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是促进餐饮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超市冷冻柜里的预制菜包,加热后摆在精美餐具里,价格就翻了几倍;一块钱的传统馒头,加上“古法”二字就卖到21元。这场由罗永浩引发的争议,撕开的不仅是西贝的“皇帝新衣”,更是整个餐饮行业长期存在的定价不透明问题。

消费者愿意为真正的高品质买单,但拒绝为虚假概念付费。餐饮企业是继续收取“概念税”,还是回归产品本质? 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决定着谁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活下去。

您在外面就餐时,会介意餐厅使用预制菜吗?如果您发现花高价吃的却是加热的预制菜,会怎么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经历!

来源:芜湖美食攻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