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的电视荧屏,两部民国题材剧集《灼灼韶华》和《足迹》同期对打,却收获了冰火两重天的口碑。 39岁的热依扎在《灼灼韶华》中因饰演少女角色引发巨大争议,被批“老黄瓜刷绿漆”,而28岁的林允在《足迹》中则凭借高度贴合的角色形象和细腻表演广受好评。
2025年9月的电视荧屏,两部民国题材剧集《灼灼韶华》和《足迹》同期对打,却收获了冰火两重天的口碑。 39岁的热依扎在《灼灼韶华》中因饰演少女角色引发巨大争议,被批“老黄瓜刷绿漆”,而28岁的林允在《足迹》中则凭借高度贴合的角色形象和细腻表演广受好评。
这场对比不仅关乎演员演技,更揭示了影视行业中“角色适配度”的重要性。
《灼灼韶华》开播前备受期待。 导演余丁曾执导《鸡毛飞上天》,编剧苏晓苑写过《那年花开月正圆》,该剧还改编自热门小说《野心家》的民国商战故事。
然而播出后,热依扎饰演的女主褚韶华却成为众矢之的。 争议首要集中于其年龄与角色的巨大落差。 39岁的热依扎在剧中要扮演20岁左右的少女,尽管努力保养,但镜头下的抬头纹、细纹依然清晰可见。 她扎着大麻花辫试图凸显年轻,但观众普遍感觉违和,甚至直言“老黄瓜刷绿漆”。
热依扎的表演风格也遭到诟病。 她饰演的褚韶华性格刚烈,但呈现方式被批过于夸张。 面对婆家刁难,她常瞪大眼睛、表情狰狞,扇人耳光时动作凶狠到让观众误以为是“恶毒女配”。 这种外放且略显用力的表演,与她在《山海情》中细腻自然的“水花”形象相去甚远。 尽管有观众认为这种演绎符合角色“不好惹”的人设,但更多观众觉得缺乏层次感,让人疲劳,甚至质疑其演技“模式化”,习惯用瞪眼、龇牙咧嘴来表现情绪。
《灼灼韶华》的剧情和制作细节同样未能幸免。 剧情被指老套,缺乏新意,絮絮叨叨、吵吵闹闹。 爽剧设定下,婆婆恶得像灰太狼,嫂子毒得像容嬷嬷,男性角色则多是女主升级路上的工具人。 历史细节出现失误,如1916年出现不符合时代的手枪,药商世家的设定也与实际表现矛盾。 热依扎的服装被批评过于“网红风”,低领、收腰、大开衩的设计缺乏时代厚重感。 这些因素叠加,进一步降低了观众的代入感。
与《灼灼韶华》的争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允主演的《足迹》播出后好评如潮。 林允在剧中饰演留洋归来的妇产科医生林斯允,无论是妆造、演技还是整体气质,都与角色适配度很高6。 28岁的她自然呈现出青涩中的倔强,被观众称赞“有一种大家闺秀之感”。 其表演方式也更为内敛克制,面对父亲反对学医,她没有大哭大闹,而是默默将录取通知书折好放进抽屉,第二天凌晨独自前往上海,这种含蓄更符合民国年代人物特质。
《足迹》在服装造型上更贴近历史真实,林允身穿高领、素色旗袍,符合1920年代上海女性的日常穿搭。 她与丞磊的搭档也被认为“外表登对,气质契合”,两人同框时氛围感十足,被观众誉为“民国CP天花板”。 剧集播出6天便挤进收视率第四名,林允的表演尤其惊艳,许多人感觉“像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小姑娘,如今已经长大了”。
热依扎在《灼灼韶华》中遭遇的群嘲,反映了影视行业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尤其是中年演员“强行扮嫩”。 业内常为了追求流量和话题度,邀请知名演员出演年轻角色,而忽略了这种适配度。
一些演员也可能“不服老”,渴望挑战各类角色,却未能准确评估自身条件。 这种错位不仅削弱剧情感染力,损害演员口碑,甚至传递不健康的审美观念。
市场反馈显示,《灼灼韶华》虽然遭受诸多批评,却因高争议度获得了巨大流量,印证了“黑红也是红”的诡异生态。 然而,其豆瓣评分已跌至6分以下,评论区充斥对演技的批评。 林允的百度搜索指数在《足迹》开播后达到峰值18.6万,是平时的5倍;而热依扎的搜索词中,“老”、“皱纹”、“不适合少女”等关键词占比超过35%。
观众不再单纯看重演技或名气,而是更综合地考虑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 真正的“贴脸”角色,需要演员找准自身定位,选择与自身气质相符的人物,并充分调动自身潜力,用演技让观众信服。 正如热依扎在《山海情》中的“水花”为何能成为白月光,而在《灼灼韶华》中的“韶华”却遭遇滑铁卢,角色适配度的高低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来源:桃桃说剧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