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她却突然查出胰腺癌,而且已经不是早期。家人说,她平时就爱吃点重口味的,饭后还来份甜点,烟酒不离手,一天不抽烟就烦躁。最让人心惊的是——她上厕所的次数,一周居然超过了10次。
55岁,大多数人已经远离职场焦虑,孩子也差不多成家立业,生活本该慢下来,多一点轻松和安稳。
可她却突然查出胰腺癌,而且已经不是早期。家人说,她平时就爱吃点重口味的,饭后还来份甜点,烟酒不离手,一天不抽烟就烦躁。最让人心惊的是——她上厕所的次数,一周居然超过了10次。
你可能会想,排便次数多一点,怎么了?不就是肠胃好点?清爽点?怎么就扯上了癌症?难道,便便这件小事,也能成“命门”?
那么问题来了:一周10次排便,真的“太多”了吗?是不是人人都该紧张?还是说,这其实是身体在喊“救命”?胰腺癌,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又不怎么常见的名字,怎么就悄无声息地找上门来了?
是不是有些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是不是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没必要太当回事?可真等到查出来,能不能赶得及?
生活里,像她这样的人,其实不少。表面上看着没什么大问题,能吃能睡,精气神也还行,就是有些“小毛病”总是习惯性忽视。比如吃完就拉,比如忽冷忽热的胃口,比如莫名其妙的腰背疼。可惜,大多数人都低估了这些信号的分量。
胰腺,这个位于人体腹部深处的小器官,虽然“存在感”不强,却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功能。它负责分泌胰液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还能释放胰岛素调节血糖。
问题是,它一旦出事,很难早发现。因为它躲在胃和十二指肠后面,不痛不痒、不吭不响。等到你觉得哪里不舒服了,往往已经不是起步阶段。
这也是为什么胰腺癌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不像肝癌那样有明确的高危人群,也不像胃癌那样早期容易被发现。它悄悄地潜伏着,直到某天症状一出,往往已经深入骨髓。
而这个“排便次数多”,就是她身体发出的第一个求救信号。很多人以为,拉得勤是通便顺畅,身体干净了。可一周超过10次、尤其是伴有腹泻、油脂状大便、排不净的感觉,这种情况就要警惕是否是胰酶分泌异常。
当胰腺的消化功能受阻,脂肪类食物就无法被正常消化吸收,导致大便中脂肪含量变高,形成所谓的“脂肪泻”。这类大便往往颜色浅、泡沫多、易漂浮,有时还有恶臭。
很多人忽略了这个信号。她家人也说,劝她去查查,她总说“就是吃多了点冷的”“肚子受凉了”。直到开始消瘦得厉害,人都没精神,才去医院做了检查。
体重骤降,是胰腺癌的另一个典型表现。不是节食之后瘦了,也不是锻炼之后线条好了,而是在没有任何刻意控制饮食的前提下,一个月掉了五六斤,甚至更多,这种“瘦”,是身体在悄悄“流失”。
这和胰腺的功能密切相关。胰腺受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效率降低,营养吸收跟不上,身体自然会“瘦”。
她平时吃得不少,但就是“虚胖”,肚子大,脸浮肿,不是那种健康的状态。到了检查结果出来那天,一切都说不清了。
再往前推,她其实早就出现了几个值得重视的信号:饭后容易腹胀、上腹隐隐作痛、甚至背部隐痛。这些症状,很多人会归咎于胃不好、坐久了、睡姿不对。可它们也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信号。
尤其是那种持续性的上腹痛,向后背放射,尤其是在夜间疼痛加剧,吃止痛药也不太缓解的情况,一定要重视。因为胰腺癌早期的疼痛,就是这种“模糊不清”的钝痛。
黄疸,也是后期胰腺癌常见的表现之一。一开始可能只是眼白发黄,接着皮肤发黄、尿液颜色变深。出现这类情况,如果再伴随皮肤瘙痒、食欲下降,那就不是简单的“肝火旺”了。
但说实话,很多人对这些信号没概念。她也一样。她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吃,跑市场买菜、接孙子放学,哪像个癌症病人?可身体不是靠感觉来判断问题的。
高脂饮食、吸烟、长期饮酒,这些都是胰腺癌的“助推器”。她的饮食习惯,就是“重油重辣+甜食+宵夜”。每次吃火锅都要涮肥牛、肥羊,饭后还要来碗糖水。她家人说,都劝过她少吃点,控制点油盐,她嘴上答应,转头又照吃不误。
习惯一旦成型,劝是没用的。得她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有可能停下。
不是说吃一顿火锅、喝一口奶茶就一定会出问题,而是这些小习惯,日积月累,才是最“致命”的。尤其是中老年人,胰腺功能本身就慢慢在下降,再加上一堆刺激因素,就更容易出岔子。
很多人以为自己“扛得住”,但身体从来不是靠扛的。它是靠调养、靠规律、靠省着用。
她确诊那天,医生告诉她家属:如果三个月前就来检查,或许还有机会早点发现。世上没有“如果”。
胰腺癌之所以可怕,不只是因为它难发现、进展快,更因为我们总是“等一等”,总以为没那么严重。可身体就是这样,一旦跨过那条线,再怎么后悔,都来不及了。
不是说一周排便10次就一定是癌,也不是每个吃重口味的人都会出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伴随其他症状,有没有持续的变化,有没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如果你发现自己近段时间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便便状态异常,体重无原因下降,饭后总是腹胀、消化不良,甚至背部隐痛,那就别再拖了。去医院查个胰腺功能,做个影像检查,不是为了吓自己,是为了不给癌症留机会。
生活不是不可以放纵,但放纵要有个度。尤其是过了五十岁,身体的“账”开始清算,年轻时的透支,迟早都要还回来。
55岁的她,本可以是一个悠闲的奶奶,去跳广场舞,去旅游,去享受生活。可现在,她只能在病房里和身体斗争。一切都太迟了。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现实生活里,多少人是拿身体当“提款机”,透支完了才想起保养,晚了。
从今天起,如果你偶尔也觉得吃不下饭、便便不正常、背疼得说不清,就别再忽视。身体说的话,听懂了,才有可能活得更久、更好。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2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临床诊疗指南(2021年).中华消化杂志,2021,41(6):325-336.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来源:张Sir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