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国家安全杂志》刊登了一篇对比文章,将美国海军尚处研发阶段的第六代舰载机F/A-XX与中国现役的歼-20隐身战斗机进行了推演对比。
歼-20的超音速性能与信息战能力让它在空战中独步天下,而它背后还隐藏着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关键优势。
美国《国家安全杂志》刊登了一篇对比文章,将美国海军尚处研发阶段的第六代舰载机F/A-XX与中国现役的歼-20隐身战斗机进行了推演对比。
文章作者布伦特·伊斯特伍德从纸面参数判断F/A-XX具备优势,却不得不承认歼-20本身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歼-20已经量产并广泛部署,而F/A-XX依旧停留在模型与设计图纸阶段。
歼-20的实力底蕴,超音速领域独步天下
歼-20从2011年首飞、2017年列装以来,产线从来没有间断过。近几年随着工厂升级,产能已经到达全球绝对领先水平。
目前歼-20装备数量超过200架,部署在多个战区,形成了规模战斗力。
歼-20飞行员张昊曾这样评价:“我们这个飞机,机动性特别好,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飞机的亚音速性能不错,一进入了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
这款战机采用鸭式布局和隐身材料,初期使用涡扇-10系列发动机,后来升级到涡扇-15,推力更足,实现了超音速巡航能力。
隐藏优势曝光,产能与数量成为决胜关键
歼-20有一个常被忽视的优势——数量、产能与长期消耗的能力。中国空军在第五代战机的数量和产能方面已经建立了显著优势。
对比之下,美国F-22早已停产,F-35虽然产能可观,但因定位不同,真正与歼-20对标的机型缺乏补充。
这种差距意味着中国不仅能在东海、南海和台海方向维持常态化压制,还能保证在任何潜在冲突中以量形成持久覆盖。
在台海地区,歼-20已经能够实现常态化巡航,借助庞大的机队轮番出动,迫使对手持续消耗。
美六代机困境,技术瓶颈与预算难题并存
美国正在推进的第六代战机计划面临诸多挑战。NGAD项目2021年启动,2025年才选定波音F-47设计,但预算超支,服役时间推到2030年后。
六代机的技术指标极为严苛,对隐身性能提出了全频谱隐身的要求,需要在雷达、红外、可见光等各个频段都能有效规避探测。
美国在变循环发动机技术上遭遇重重困难,涡轮前温度需耐受2000°C以上高温,而美国在耐高温材料研发上进展缓慢。
电力供应也是一大挑战。六代机配备的定向能武器(如激光)需要兆瓦级电力支持,三发设计或集成核动力技术都面临诸多难题。
中美研发节奏对比,中国航空工业加速腾飞
过去一年中,成飞与沈飞已相继曝光了多款技术验证机,其中歼-36与歼-50,都已进行大量频繁试飞。
2024年12月26日,成都黄田坝机场,成飞的歼-36首飞成功,采用三引擎无尾翼设计。几天前,沈阳的J-50也试飞,采用双引擎兰姆达翼布局。
这两款机型都强调全频段隐身和智能互联,机身可能用变形材料,适应不同高度飞行。
相比之下,美国只公布原型机效果画面。按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风格,如果美国6代机F47已经试飞,早就大量曝光,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了。
数量优势破代差,产能才是硬道理
当数量和产能都具备巨大优势时,代差是可以抹平的。单机性能的领先往往被放在显微镜下反复渲染,但战争的规律是:技术差距若无法在数量上得到支撑,很快就会在消耗战中被稀释。
假设F/A-XX比歼-20先进一代,可以在单机对抗中一敌二甚至一敌三,但如果中国能够源源不断生产更多的歼-20,甚至在战损后迅速补充新机,那么单机的领先最终会在数量的碾压中失效。
数量优势之所以总被忽略,是因为它不够炫目,缺乏技术光环。媒体和公众更愿意追逐隐身、超巡、AI座舱这些新概念,却忽视了数量、产能和消耗这些传统因素。
这既是叙事上的选择,也是一种冷战思维的遗产:西方习惯于强调质的领先,而回避可能被对手用量的堆叠反制的尴尬局面。
隐身能力与武器系统,歼-20的实战价值
歼-20的隐身性能让美军雷达头疼,只能靠光学追踪。其内置武器舱能挂霹雳-15导弹,射程远,机动性强,双脉冲发动机让它在追击时二次加速,F-22想甩掉都难。
霹雳-15导弹采用双脉冲发动机,射程远,机动性强,让F-22难以摆脱。中国还在发展更先进的导弹系统,适应复杂作战环境。
歼-20的信息化程度特别高,各种传感器都非常先进,造就了它一个信息融合的程度,使战场对飞行员越来越透明。
由于搭载了各种先进的传感器,歼-20的态势感知能力十分强悍,甚至可以在火控雷达不开机时就依靠自身携带的光电雷达对战场态势进行评估。
未来空战格局,中国已占得先机
中国航空工业体系在发动机、雷达、航电等核心领域逐步突破,产能扩张不仅保证数量,也使得维护、升级与改进能形成正循环。
中国不仅在五代机上有优势,在六代机研发上也进展迅速。2024年底至2025年,中国分别在成都和沈阳试飞了两种被称为J-36和J-50的新机原型,均采用无尾布局、先进气动设计和隐身材料。
中国在高超音速风洞、先进航电、人工智能飞控等领域的突破,使中国未来不仅在数量上有保障,在质量上也不会落后美国。
若美海军F/A-XX未来真能进入实用阶段,中国届时大概率也已经拥有自己的六代机量产能力。
美国专家曾称歼-20只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练习机”,为后续型号铺路。但如今,这个“练习机”已经让美国不得不搬出尚未问世的六代机来对比找安慰。
现实是,成都和沈阳的天空上,中国的六代机验证机已经飞了起来。而美国的六代机还停留在效果图和预算争吵中。
未来空战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技术参数再先进,也无法弥补数量与产能的巨大鸿沟——这才是现代战争的硬道理。
来源:三金武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