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审视安宫牛黄丸研究:莫让无端揣测掩盖科学本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08:25 1

摘要: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团队关于安宫牛黄丸的研究在媒体上掀起波澜。这项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仅纳入安宫牛黄丸组57例和安慰剂组60例患者,就得出中度至重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加用安宫牛黄丸在减少脑梗死体积、脑水肿及90天后临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团队关于安宫牛黄丸的研究在媒体上掀起波澜。这项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仅纳入安宫牛黄丸组57例和安慰剂组60例患者,就得出中度至重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加用安宫牛黄丸在减少脑梗死体积、脑水肿及90天后临床神经功能恢复与安慰剂组无异的结论 ,并引发广泛关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一些样本量更大、结论相反的研究却未得到同等关注,这不禁让部分人质疑:北京协和医院的这项研究背后是否存在资本或媒体推动的炒作?

在科研领域,样本量的大小确实是衡量研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样本量越大,越能代表总体特征,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信度越高。北京协和医院此次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结论的说服力,使得其结果的外推性受到限制,也难怪会引发众人对其科学性的质疑。科研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内顶尖的医疗机构,其研究团队在设计和实施研究时必然遵循了相应的科研规范和伦理准则。

我们再来看看以往那些样本量更大却结论相反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安宫牛黄丸在治疗相关病症上有积极作用,例如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其有助于延长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黄金期、降低脑出血风险和死亡率 ;还有覆盖百家医院、超两千例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其能改善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并非中医药研究独有现象,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屡见不鲜。药物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体质、基础疾病等)、地域差异、病情严重程度、研究设计和评价指标的不同等。就安宫牛黄丸而言,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其适用病症有着严格的中医证型要求,若研究中对患者的辨证不准确或者未充分考虑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就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

中医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支撑。安宫牛黄丸作为传统名药,出自清代温病学派,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确实在治疗“热入心包”导致的高热、昏迷、谵语等病症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其蕴含的中医理论思想,如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等,是基于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独特认知。中医注重人体的整体性和平衡性,通过调整人体自身的机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与现代医学针对具体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治疗的思路有所不同,但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补充。

在看待安宫牛黄丸以及中医药相关研究时,我们应秉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对于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不应盲目质疑和猜测,而应将其视为对安宫牛黄丸疗效探索的一部分,鼓励研究团队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优化研究设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大量支持安宫牛黄丸疗效的研究成果。要综合多方面的研究,全面、客观地评价其临床价值。媒体在传播此类信息时,也应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避免夸大或片面解读研究结果,误导公众。

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验证和完善的过程,无论是中医药还是现代医学,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我们需要尊重科学、尊重不同的医学体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思考,挖掘中医药的宝藏,让其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不是陷入无端的质疑和争论之中。

来源:晓勇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