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与西贝馒头定价过高之争,本质上是反内卷与伪反内卷的碰撞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11:05 1

摘要:近日罗永浩在直播中痛批西贝莜面村的“古法戗面馒头”定价21元“太缺德”,引发全网热议。他巧妙对比了黑珍珠一钻餐厅16元的肉包和米其林二星餐厅28元的黑猪肉海参包,直指西贝定价策略的荒诞。这场看似简单的价格争议,实则是一场关于内卷与反内卷的商业哲学碰撞,更是折射

​​​

近日罗永浩在直播中痛批西贝莜面村的“古法戗面馒头”定价21元“太缺德”,引发全网热议。他巧妙对比了黑珍珠一钻餐厅16元的肉包和米其林二星餐厅28元的黑猪肉海参包,直指西贝定价策略的荒诞。这场看似简单的价格争议,实则是一场关于内卷与反内卷的商业哲学碰撞,更是折射出当代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层矛盾。

西贝馒头事件背后,是餐饮行业内卷化的真实写照。内卷的本质是投入不断增加,实际价值却未相应提升的零和游戏。餐饮行业在疫情后面临成本上涨、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纷纷通过涨价维持利润。然而问题在于,许多企业的涨价并未伴随产品价值、用餐体验或服务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西贝21元馒头之所以引发众怒,正是因为它打破了消费者对“馒头”这一基本食品的价值认知框架。馒头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向来是平价饱腹的象征,将其高端化需要相应的价值叙事支撑——要么是稀有原料,要么是精湛工艺,要么是独特体验。缺乏这些价值支撑的单纯高价,被视为对消费者的“价值欺骗”。罗永浩的批评代表了消费者对餐饮内卷化的集体反抗,这种反内卷情绪并非反对合理的高价,而是反对缺乏价值对应的高价。消费者越来越精明,能够区分什么是真正的消费升级,什么是单纯的价格升级。

当下消费者愿意为黑珍珠餐厅16元的包子买单,是因为认可其背后的厨师技艺、环境服务、食材品质构成的整体价值。同样,米其林二星餐厅28元的黑猪肉海参包,其价格包含了对稀有食材和烹饪技术的认可。然而,西贝21元馒头却难以构建同样有说服力的价值叙事,被消费者视为“普通产品的高价包装”。这种反内卷消费观标志着中国市场正在走向成熟: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最贵或最便宜,而是追求价值与价格的合理匹配。这是一种消费理性的觉醒,是对虚假消费升级的拒绝。

有趣的是,这场争论还展现了“空间”在定价策略中的关键作用。传统上,餐厅价格包含了对物理空间的使用费——高档餐厅的高价部分覆盖了其优越地段、精致装修和舒适环境。然而,西贝作为大众餐饮品牌,其空间体验与高端餐厅存在明显差距。罗永浩刻意对比不同级别餐厅的包子价格,正是在强调这种“空间价值”的差异:如果黑珍珠一钻餐厅的肉包只卖16元,开在普通商场的西贝凭什么卖21元的馒头?这种对比凸显了西贝定价策略中“空间价值与价格不匹配”的问题。

更进一步看,这场争论也反映了物理空间消费与符号价值消费之间的张力。现代餐饮业不仅提供食物,还提供社交空间、文化符号和身份认同。伪反内卷化的定价策略试图让消费者为符号价值支付过高溢价,而真正反内卷的力量则要求这种符号价值必须有真实体验作为支撑。西贝馒头争议最终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后内卷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合理定价?

首先,价格提升必须伴随价值提升。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创新、体验升级或服务优化来建立合理的价值叙事,而非单纯提高价格。例如,如果真的使用特殊工艺、有机面粉或传统技法,应当清晰传达这些价值点。其次,尊重品类的价值认知框架。每个食品品类在消费者心中都有大致的价格区间,突破这一区间需要强有力的价值理由。馒头与包子本属同一品类框架,包子因为有馅料通常价格高于馒头,这是消费者的基本认知。西贝馒头价格远超普通包子,违背了这一认知框架。

最后,建立透明的价值沟通。消费者反感的往往不是高价本身,而是感觉被“欺骗”或“愚弄”。企业应当坦诚沟通定价理由,让消费者自主判断是否愿意为这些价值点支付溢价。罗永浩与西贝的争议,是中国消费市场转型的一个缩影。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消费者意识觉醒,单纯依靠涨价驱动增长的内卷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企业需要真正从价值创造出发,摆脱零和博弈的内卷陷阱,走向真正的创新竞争。这不仅是商业选择,更是一种商业伦理的重建。在这场内卷与反内卷的碰撞中,最终胜出的将是那些能够提供真实价值、尊重消费者智慧、拥抱透明定价的企业。而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权利,正在成为推动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力量。

来源:务本堂杂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