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小便门”——别把坏人说成熊孩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4 01:51 1

摘要:今年3月,海底捞门店内两名17岁少年向火锅小便的视频引爆网络,后续法院判决涉事少年及家长赔偿220万元并公开道歉。这起事件撕开了“熊孩子”标签下的纵容乱象——当恶意行为被轻描淡写为“调皮”,不仅伤害他人权益,更会让孩子迷失是非边界。

今年3月,海底捞门店内两名17岁少年向火锅小便的视频引爆网络,后续法院判决涉事少年及家长赔偿220万元并公开道歉。这起事件撕开了“熊孩子”标签下的纵容乱象——当恶意行为被轻描淡写为“调皮”,不仅伤害他人权益,更会让孩子迷失是非边界。

事件中,两名17岁少年已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却做出向火锅小便并传播视频的恶劣举动。可若追溯成长轨迹,不难推测他们或许长期处于“犯错无代价”的环境中。部分家长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总以“年纪小”“不懂事”搪塞,将“熊孩子”当作免责盾牌,从未认真教导孩子尊重他人、敬畏规则,最终让小错演变成触犯法律的大错。

更令人忧心的是,社会层面也存在对“熊孩子”的过度包容。此前类似孩童破坏公共设施、扰乱公共秩序的新闻中,常有声音说“孩子还小,没必要较真”。这种“善意”的退让,实则是对错误行为的默许。就像此次事件,若早期有人对少年的不良苗头及时提醒纠正,而非放任不管,或许就能避免悲剧发生,可见社会纵容也是滋生问题的土壤。

从法律判决结果来看,家长需为孩子的恶行承担巨额赔偿,这正是对“养不教,父之过”的有力回应。涉事家长不仅要赔偿海底捞的餐具损耗、经营损失,还要公开道歉,这警示所有家长:“熊孩子”的标签不能掩盖教育失职的事实。真正的爱,不是无底线包庇,而是在孩子犯错时及时止损,教会他们为行为负责。

海底捞为挽回商誉,销毁全部餐具、退还并补偿消费者餐费,损失惨重。这起事件也给所有经营者敲响警钟:面对“熊孩子”的恶意破坏,不能因“孩子”身份就妥协退让,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唯有如此,才能让纵容孩子的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倒逼他们承担起教育责任。

此次判决的意义,远超个案本身。它明确传递出“年龄不是免责理由,纵容必付代价”的信号,也让社会重新审视“熊孩子”标签。我们不应再用“调皮”“不懂事”为恶意行为开脱,而是要让每个孩子明白:规则面前无特权,犯错必须担责任,这才是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方式。

别再把坏孩子说成熊孩子,每一次对恶行的纵容,都是对孩子未来的伤害。希望这起事件能成为一面镜子,照见教育中的失职与社会中的纵容,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用正确的引导代替无原则包容,让孩子在明辨是非中成长,成为有道德、守规则、敢担当的人。

来源:民生民意大调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