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人去检查,什么都查不出来;有的人干脆不查,觉得睁一晚上眼也死不了。可真不能这么想。如果说白天的血压是你身体的“广播”,那晚上能不能好好睡,就是你身体的“静音键”。
说实话,睡觉这事儿,五十岁前后开始就变得越来越“娇气”了。以前年轻的时候,哪怕白天干活累成狗,晚上倒头就能睡着。现在呢?
枕头明明很软,房间也安静,眼睛一闭,脑子却像电视机坏了的遥控器,关不掉。越想快点睡着,越睡不着。
很多人以为是岁数大了,睡得少点也正常。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睡不好,不是因为你老了,而是你身体在提醒你:某些地方开始不协调了。
有的人去检查,什么都查不出来;有的人干脆不查,觉得睁一晚上眼也死不了。可真不能这么想。如果说白天的血压是你身体的“广播”,那晚上能不能好好睡,就是你身体的“静音键”。
这键一失灵,白天再安静都没用。
我们今天就只说一个事儿:晚饭到底吃点啥,才不至于躺在床上数绵羊数到天亮?
说是“吃点啥”,不是让你吃安眠药,也不是让你啃生姜蒜头,而是把你每天都在吃的东西,换个“顺眼”的搭配。你会发现,原来不是自己神经出问题了,只是晚饭吃错了。
你有没有发现,晚饭如果吃得太油,或者太撑,晚上反而更精神?有时候还会胸口发堵,胃里烧得慌。这不是你矫情,是交感神经在闹情绪。
人一紧张,哪怕是肚子在“暗中”消化着高脂肪食物,大脑也会误以为你在备战状态。
它就不让你睡。所以第一条,晚饭不要过于油腻,尤其是炒得金黄的肉、炸得酥脆的东西,吃一点没事,但别把它当主角。
真正想让身体“听话”地进入睡眠,得靠几样看起来不起眼的食物。它们不抢味,不惹事,默默帮身体“踩刹车”。
不是所有粥都行。小米粥、燕麦粥、藜麦粥这种粗粮粥,才是真正的“助眠小能手”。它们富含色氨酸,一种能帮助大脑合成褪黑素的氨基酸。
听起来像是化学课,其实你根本不用懂机制,记住就行:吃了这类食物,大脑更容易“关灯”。
更重要的是,温热的食物本身就有镇静作用。你想啊,胃里暖了,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大脑自然“降温”。这时候要是再配上一点蒸南瓜或者小红薯,那种微微的甜,带点土味,吃完以后整个人都安稳不少。
很多家庭晚饭少不了豆腐。其实豆制品不只是补钙,还是天然的“平静剂”。比如黄豆、黑豆、豆腐脑,它们含有优质植物蛋白,也富含镁元素。
镁在神经系统里的作用就像润滑油,能帮你从白天的“紧绷”过渡到夜晚的“松弛”。
但要注意,豆类虽然好,肠胃不好的人别吃太多,免得晚上鼓肚子反而难受。像一些人晚饭就吃一碗豆浆加馒头,结果夜里打嗝放屁睡不踏实,那就得换个组合了。
很多人把牛奶当“万能助眠神器”。其实它的效果没那么神奇,但确实有点作用。牛奶里也有色氨酸,只是含量不算高。但如果你晚饭吃点小米粥,再喝半杯温牛奶,那种温和的“组合拳”,对睡眠确实有帮助。
不过别空腹喝,那样容易胃酸反流。最好是饭后1小时左右,喝温的,不要太凉,也不要加糖。有的人喝了牛奶反而拉肚子,那就别硬来,换成酸奶或羊奶也行,关键是自己吃着舒服。
你见过晚上嘴馋的人,一抓就是一大把瓜子、花生、开心果。其实适量的坚果,能帮身体补“脑油”,尤其是核桃、杏仁、松子这些富含优质脂肪和天然抗氧化物的食物,对睡眠有温和的辅助作用。
但别贪多。一小把就够,差不多五六颗核桃仁,或者一小撮杏仁。
吃太多,脂肪负担重,反而睡不着。坚果是助眠,不是催眠,别搞错了。
很多人忽略了蔬菜在睡眠里的地位。绿叶菜里含有的钾、镁、维生素B族,对神经稳定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像菠菜、油麦菜、莴苣这类叶子大、纤维足的菜,晚饭吃一点,不光清肠,还能缓解焦虑感。
当然,别凉拌,别生吃,晚上吃生冷的东西,胃肠不高兴,大脑也不痛快。炒熟、焯水、煮汤都行,清淡点就好。
说到底,很多人睡不好,其实不是因为吃错了,而是脑子没停下来。有时候你以为是“肚子饿了睡不着”,其实是“没放下的事太多”。
这个年纪的人,孩子的事、老伴的身体、退休后的无聊感、偶尔冒出来的失落……哪一样不往心里压?心里装得多,身体就装不下睡眠。这时候,晚饭吃得清爽一点,心里也就不那么堵了。
有个朋友,五十六岁,血压偏高,入睡困难。他原来晚饭就喜欢吃肉,喝点酒,觉得“辛苦一天,得犒劳自己”。后来换成了燕麦粥配蒸南瓜,晚上不喝酒,改成泡脚。
他说:“我不是不愿意睡,是身体不让我睡。现在它终于不反抗了。”
当然,不是说你晚饭吃对了就能保证秒睡。睡眠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血压、血糖、神经、激素、肠胃、心态……哪个不沾点边?但吃,是我们每天都在做、可以调整、也最容易忽视的一环。
你不用全改,也不用记一堆复杂的营养搭配。
只要记住,晚饭别太撑、多一点粗粮绿菜、少一点油腻甜腻,睡前别刺激胃,就算是给身体一个“安静信号”。
年纪大了,谁不想睡得像小时候那样,一觉到天亮?现在不是做不到,只是我们还没找到那个“关灯”的节奏。
有时候,晚饭那一碗热粥,就藏着你整晚的好梦。
参考文献:
[1] 于春荣.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C]//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5:287-290.
[2] 李鹏翔,刘诗翔. 睡眠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 疑难病杂志,2007,6(9):571-573. DOI:10.3969/j.issn.1671-6450.2007.09.032.
[3] 葛可佑.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在评价膳食质量中的应用[C]//首届中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1-4.
来源:经纬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