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唑仑是治疗失眠常用药物,长期服用易成瘾,医生提醒注意5点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22:27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96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周今年快70岁了,早年间做外贸生意,作息颠倒落下了严重的失眠毛病。一开始还能靠喝牛奶、听音乐入睡,后来怎么都不管用了,只能去医院开了点药。

医生当时给他开的是一种叫艾司唑仑的小药片,说是“短期用来帮助入睡”的。吃了几天果然见效,老周兴奋地说:“这药真灵!”可慢慢地,他发现不吃就睡不着了,而且一片不顶用,得吃两片、三片才能入睡。

家人察觉不对劲,劝他赶紧停药。他试过,但一停药就整夜整夜地翻来覆去、全身发冷、心跳加速,根本无法坚持。最终只能又回到药片上,一吃就是几年。

老周的经历并不少见,很多人以为助眠药就是“睡不着吃一颗”,但实际上,一旦用错了方式,小药片也能变成“大麻烦”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艾司唑仑就是“安眠药”。医生也常用它来治疗失眠,但它的真实身份其实是苯二氮䓬类药物,在医学上被称作benzodiazepines,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等作用。

简单来说,它不是专门治失眠的“催眠药”,而是一类通过抑制大脑神经活动来“让你安静下来”的药物。

艾司唑仑的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适合那种“上床后翻来覆去睡不着”的人。医学上称之为入睡困难型失眠

但医生反复强调:它只适合短期、间断使用,通常不建议连续用超过2周。

答案是:会,而且成瘾性不低。

国家药监局早在2005年就把艾司唑仑列入了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说明它具有滥用和依赖的风险

长期服药后,大脑会逐渐适应药物带来的“安静状态”,一旦停药,大脑反而会“过度兴奋”,表现为失眠加重、焦虑、出汗、心悸,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戒断反应,包括手抖、幻觉、惊厥等。

有研究指出,连续使用艾司唑仑超过4周,就有较高风险出现身体依赖心理依赖。一旦依赖形成,停药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有些人甚至会像老周那样,一吃就是几年。

很多人疑惑:既然容易上瘾,医生为什么还要开这种药?

其实,艾司唑仑在短期内缓解急性失眠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突发性的焦虑、焦躁、倒时差等问题。

问题不是出在药本身,而是出在用法上。

医生开的药,讲究的是“用多久、怎么用、何时减”。而很多人一旦觉得有效,就自作主张长期服用,甚至增加剂量,才导致依赖。

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医生指出:失眠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真正的治疗要找出背后的原因,比如焦虑、抑郁、作息紊乱、呼吸暂停等,而不是只靠一粒药片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艾司唑仑的使用,医生特别提醒:再小的药片,也要掌握正确用法。

1. 只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艾司唑仑是处方药,严禁自行购买或他人推荐服用。每个人的失眠原因不同,盲目用药可能掩盖病情或加重问题。

2. 不要连续服用超过2周

长期使用会打乱大脑的自然睡眠节律,导致“越吃越睡不着”,甚至形成依赖。若失眠持续超过2周,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3. 不要自行加量或换药

有些人觉得“一片不够睡”,就擅自加到两片、三片,甚至混用多种药物。这样做风险极高,可能诱发呼吸抑制、意识障碍甚至猝死

4. 停药必须“慢慢停”

不能说停就停。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通常减药过程需持续数周,避免出现严重戒断症状。

5. 老年人、肝肾功能差者要特别小心

老年人对药物代谢慢,容易出现昼夜颠倒、跌倒、意识模糊等副作用。医生一般会从小剂量开始,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很多人一说失眠就想到吃药,其实科学研究早已证明: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目前治疗慢性失眠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它不靠药,而是通过调整睡眠习惯、认知观念、行为方式,让大脑逐渐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

比如,规律作息、限制白天小睡、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避免睡前使用手机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长期坚持下来比任何药都管用。

有条件的可以找专业的睡眠门诊,接受系统治疗。

艾司唑仑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灵药”。它是医生手里的工具,不是患者手中的“救命稻草”。

失眠不是单纯“睡不着”那么简单,而是一面照出心理、生活、健康问题的镜子。与其一味依赖药物,不如从源头入手,调整生活节奏、改善情绪状态、建立健康作息,才是治本之道。

如果你已经在服用艾司唑仑,或想停药却不知道怎么做,请务必找专业医生,不要独自硬扛。

[1] 国家药监局《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2013年更新版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成人失眠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年版)》
[3] 北京协和医院精神科门诊:苯二氮䓬类药物使用与依赖风险宣教资料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心理师解职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