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小楷《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册》高清欣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5 07:25 2

摘要:嘉靖五年(1526 年),五十七岁的文徵明辞官归隐苏州,摆脱宫廷书写的束缚,小楷艺术进入新境界。每日坚持书写《千字文》,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让他腕底功力深厚,晚年创作更加自由。此跋文便是他为挚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所作。

在明代书法的灿烂星空中,文徵明与祝允明这两颗巨星交相辉映。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文徵明小楷《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册》,探寻其独特魅力。

嘉靖五年(1526 年),五十七岁的文徵明辞官归隐苏州,摆脱宫廷书写的束缚,小楷艺术进入新境界。每日坚持书写《千字文》,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让他腕底功力深厚,晚年创作更加自由。此跋文便是他为挚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所作。

从笔法看,文徵明融合晋唐法度,却能突破形迹限制。虽有欧体的严整,却无寒酸俭朴之弊;蕴含二王风神,又不流于姿媚,真正达到“温纯精绝”的化境。此时他腕力成熟,下笔笔笔到位,却不见刻意雕琢痕迹。

在结构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疏密得当。整体布局和谐统一,呈现出宁静、优雅的美感。每个字重心平稳,笔画搭配恰到好处,既宽敞明晰,又不失灵动。

这篇跋文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展现,更饱含着文徵明对祝允明的深厚情谊与高度评价。文中提到“昔人评张长史书……今世观希哲书往往赏其草圣之妙,而余尤爱其行楷精绝。盖楷法既工,则藁草自然合作。若不工楷法,而徒以草圣名世,所谓无本之学也。”表达了他对祝允明书法的深刻理解,认为楷书是草书的根基,而祝允明行楷与草书皆精妙。同时,文徵明也谦虚地表示自己远不及祝允明,体现出他的谦逊品格 。

文徵明小楷《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册》,以精妙的书法,承载着晋唐遗风,更凝聚着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欣赏。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