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联储将于9月16日至17日召开利率会议,市场普遍预期其将启动降息周期。芝商所美联储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显示,交易员押注下周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92.7%。
历史性时刻到来,全球资本格局即将重塑,中国资产成为国际资金追逐的焦点。
美联储将于9月16日至17日召开利率会议,市场普遍预期其将启动降息周期。芝商所美联储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显示,交易员押注下周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92.7%。
美国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非农就业仅增加2.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万人,表明就业市场明显疲软。尽管8月CPI同比上涨2.9%,但核心CPI保持稳定,通胀压力仍然可控。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正在持续升温。摩根士丹利周五发布最新预测,称美联储将在今年剩余三次利率会议中均降息25个基点。
该机构预计美联储将从下周会议起连续四次降息至明年1月,并在2026年4月和7月再降息两次,最终使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降至3.00%-3.25%。
德意志银行也已上调2025年剩余时间的降息预期,新增一次美联储降息预测。长江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于判断,美联储大概率将在9月、10月议息会议上连续两次降息各25个基点。
近期美国多项经济数据为美联储降息提供了依据。美国8月份非农就业仅增加2.2万人,较7月修正后的数据(7.9万人)大幅下降且远低于市场预期。
8月ADP就业人数仅增加5.4万人,同样远低于7月修正后的数据(10.6万人)及市场预期。自今年二季度以来,美国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的人数逐步走高,表明企业裁员幅度有所扩大。
同时,美国二季度持续领取失业金的人数也呈现上升趋势。8月失业人数为738.4万人,较7月增加14.8万人。这些数据均验证了美国就业市场正在走弱的结论。
在就业市场走弱的同时,美国通胀数据保持相对稳定。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2.9%,符合市场预期,略高于前值2.7%;核心CPI同比上涨3.1%,符合市场预期,与前值保持一致。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认为,尽管美国8月CPI超预期升温,但关税对通胀的传导仍然可控,进一步巩固了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
“市场此前担心关税导致通胀明显升温制约美联储降息,但我们分析,美国加权有效关税税率上升幅度不及预期,叠加企业承担部分关税负担,关税对通胀的推升较为温和,对美联储降息不构成制约。”
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全球资本配置正在悄悄发生转变,美元走弱等不确定性推动资金从美国市场流向估值洼地。中国因经济韧性与产业红利,成为外资增配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尤其是5月、6月,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显示全球资本配置境内股市的意愿增强。
高盛Prime Services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股票(在岸、离岸合计)获得自2024年9月以来最大规模的月度净买入。8月份,高盛Prime账户对中国的总配置环比上升76个基点至6.4%,创近两年新高。
摩根士丹利在完成为期一周半的美国路演后发现,超过90%的与会投资者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敞口,这一比例创2021年年初以来新高。
美国投资者的兴趣逐步向在岸市场延伸。7月以来,科技、医疗与材料等板块,尤其是AI产业链相关公司,成为外资重点加仓对象。
外资在中国市场的配置逻辑正发生变化。行业偏好从防御转向进攻,传统消费让位于科技成长、高端制造。政策与估值成为驱动因素,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低估值的科技龙头与分红稳定的银行股均受到关注。
从估值角度看,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市场,中国股市相对发达市场的估值都有明显折价。A股市场因其估值低、资金结构好、潜在收益高,成为外资愿意积极配置的核心资产。
2025年,有海外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560家,数量占比达到66.37%,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A股公司海外业务营收突破10万亿元,相比十年前增长2.8倍。
中国企业出海形式日趋多元化,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技术主导权、生态协同力与合规适配性三位一体的竞争范式转变。这反映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从“参与者”向“塑造者”转变。
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国际资本将会从高估值发达市场转向寻找更高回报的投资机会。
A股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兼具估值优势和成长潜力,有望成为国际资本流向的首选目的地。
那些基于长期价值判断的布局者,终将获得丰厚的回报。历史性机遇就在眼前,错过这一波,可能要再等十年!
您看好哪些板块的机会?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点赞关注不错过更多市场深度分析!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