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离中秋佳节还有20余天,南昌各大商超、本土面包店早已将月饼推至最显眼的陈列位。今年的月饼市场,减糖减重成行业标配,新口味频出求突破,却难掩货架前的冷清。为拉动销量,从本土品牌到高端礼盒,早早开启价格战。这场提前打响的价格战,暴露了传统节令食品在现代消费市场中
60克至80克的小规格月饼占比超八成,众多商家推出减糖、新口味月饼
距离中秋佳节还有20余天,南昌各大商超、本土面包店早已将月饼推至最显眼的陈列位。今年的月饼市场,减糖减重成行业标配,新口味频出求突破,却难掩货架前的冷清。为拉动销量,从本土品牌到高端礼盒,早早开启价格战。这场提前打响的价格战,暴露了传统节令食品在现代消费市场中的尴尬处境。
中秋临近 商家“抢跑”布局市场
9月初,南昌的中秋氛围已被月饼“填满”。在天虹购物中心(南昌地铁大厦店)一楼的卡拉多、雪贝可两家本土面包店,均用整面墙的货柜打造月饼专区,散装月饼按口味分类摆放,礼盒装则以红色、绿色为主色调,堆叠出节日氛围;负一楼的天虹超市内,月饼专区也是独立的大空间,华美、美心、乔家栅、滕王阁等品牌依次排开。
盒马鲜生万象天地店的布局更显“直接”——从商场主入口进入,3个1.5米高的月饼货架映入眼帘,既有适合家庭分享的散装月饼,也有高端的礼盒。“8月底就开始上货了,时间跟去年差不多。”该店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品牌阵营虽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健康与创新成为今年的核心竞争点。商超内,五仁、豆沙、莲蓉等传统口味仍占据主流,促销员表示,每天卖出的月饼中,传统口味占比多一些,购买者多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认老味道,觉得中秋吃这个才够味。”而本土面包店则在口味上大胆突破,卡拉多推出芋泥奇亚籽、灯影牛肉、烤肉月饼等新品,店员拿起一枚灯影牛肉月饼介绍:“这个月饼只有60克,馅用的是低热量牛肉末,减糖配方,专门针对不爱吃甜、注重健康的年轻人。”
在解放西路的滕王阁食品门店内,市民陈女士正拿着订单表,仔细核对预定的月饼品类与数量。“每年中秋都要买滕王阁的广式月饼,我家老爷子就认这个味。”陈女士指着订单上的莲蓉双黄、豆沙两款经典口味说,今年看到门店推出了减糖款五仁月饼,特意多订了一盒,“我妈血糖有点高,减糖款吃着放心。”该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9月以来,有不少像陈女士这样为家人预定月饼的顾客,以中老年人和家庭消费者为主,“传统口味的礼盒装最受欢迎,不少顾客会中秋节前一两周预定,以便吃到最新鲜的月饼。”
此外,记者对比发现,今年市面上100克及以上的大规格月饼少了很多,60克至80克的小规格月饼占比超八成。华美推出的无糖莲蓉月饼,用麦芽糖醇替代蔗糖,包装上明确标注“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就连高端品牌美心,其经典流心奶黄月饼也推出了“低糖版”。
月饼货架前“人气”略显低迷
尽管商家在陈列、口味、规格上做足文章,但月饼货架前的“人气”却略显低迷。9月12日至14日,记者在天虹购物中心(南昌地铁大厦店)、盒马鲜生万象天地店、华润万家红谷滩店以及多家本土面包店的月饼专区蹲守超15分钟发现:平均每个专区仅两三人驻足,多数人停留不超过30秒,仅翻看包装便离开。
在盒马鲜生万象天地店,00后小席陪母亲挑选水果时,路过月饼货架只是匆匆瞥了一眼。“初中之后就没吃过月饼了,太甜太腻。”小席说,身边的同龄人大多对月饼没兴趣,中秋聚会时更愿意买糕点,“月饼感觉就是个‘节日符号’,不吃也没什么影响。”而退休5年的钟先生,则因健康问题对月饼“望而却步”:“年轻的时候中秋节会买月饼,现在有糖尿病,医生不让吃,子女也说热量太高,不能吃。”
从事月饼销售18年的邱国刚,最多的时候同时代理了8个品牌的月饼,但他也在2023年退出了这个行业。“月饼‘礼品属性’过强、日常消费场景缺失,是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现在年轻人更倾向于水果、坚果礼盒,月饼的存在感越来越弱。”
价格战提前近半个月 商家“让利求生”
面对冷清的销售现状,南昌月饼市场的价格战比往年提前了近半个月。从本土面包店到连锁商超,从平价礼盒到高端品牌,纷纷推出优惠活动,试图用降价撬动消费。
雪贝可在抖音平台推出“买一送一”,一款原价179元的月饼礼盒,下单后可额外获赠同款,折算下来单盒仅89.5元;卡拉多针对散装月饼推出“买三送一”,任意挑选3个即可免费获赠1个,相当于7.5折;天虹超市则通过线上直播带货,将原价268元的苏氏荣华六福月饼礼盒降至199元,同时叠加“买一送一”。
一向价格坚挺的高端品牌,今年也早早“放下身段”。美心经典的360克流心奶黄月饼,往年中秋前一周才会小幅降价,今年提前开启“立减30元”活动,原价326元的礼盒,现在296元。“往年这个时候,高端礼盒基本不参与打折,今年库存压力大,只能提前让利。”天虹超市促销员表示。
不过,降价也引发部分消费者对品质的担忧。市民刘女士在购买打折月饼时,会反复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担心是临期产品才降价,所以会仔细看。”对此,卡拉多工作人员解释称,目前市面上的月饼多为8月生产,保质期普遍在60至90天,“现在降价主要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是因为临期,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记者手记
回归本“味” 月饼不应止于“节令符号”
月饼,承载着中秋“团圆”的文化寓意,是刻在中国人记忆里的节令味道。在此次南昌月饼市场调查中,“热闹布局”与“冷清销售”形成鲜明对比——商家绞尽脑汁减糖、创新口味、提前铺货,试图贴合现代消费需求;年轻群体却因“太甜太腻”疏离,中老年人因健康顾虑却步,让月饼陷入“节日专属、日常无人问津”的困境。
价格战或许能解当下的库存压力,却无法改变月饼“季节性商品”的本质。若想让这一传统美食焕发新生,商家或许需要跳出“节日礼品”的框架,比如推出更小巧的“下午茶装”,让月饼融入日常饮食,加强健康属性宣传,打破“月饼=高糖高热量”的刻板印象。
中秋的味道,不该只停留在货架上的促销标签里,更该走进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当月饼不再只是中秋的“应景之物”,而是成为消费者愿意随时品尝的美食时,这份承载着文化记忆的香甜,才能真正长久地留在人们的生活里。
(洪观新闻记者 许惠臣)
来源:南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