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 is STAR|WCLC Brightstar布格替尼联合LCT中位PFS达66个月,强效缩瘤,长存可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20:37 1

摘要:ALK基因融合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重要的分子亚型之一。针对这一靶点的TKI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ALK阳性晚期NSCLC的治疗格局,患者生存时间获得显著延长,疾病管理模式也逐渐趋向慢性化。然而,在现有治疗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延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ALK-TKI布格替尼助力患者获得高质量生存。

ALK基因融合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重要的分子亚型之一。针对这一靶点的TKI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ALK阳性晚期NSCLC的治疗格局,患者生存时间获得显著延长,疾病管理模式也逐渐趋向慢性化。然而,在现有治疗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延缓耐药发生及改善长期生存结局,仍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关键问题。近年来,ALK-TKI与局部巩固治疗(LCT)的联合应用展现出广阔前景。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披露的BRIGHTSTAR研究对这一治疗模式进行了前瞻性验证,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循证依据。在WCLC大会现场,“医学界”特别邀请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孔凤鸣教授,结合上述诊疗现状与研究进展,就ALK阳性晚期NSCLC的临床管理策略与未来方向分享专业见解。

ALK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正常情况下主要在神经系统中表达,参与神经发育和功能的调节。在NSCLC中,ALK基因与其他基因(如EML4)发生融合,产生一种具有持续激酶活性的融合蛋白,导致细胞增殖、存活和转移的异常信号传导。这类患者的治疗始终是临床研究的焦点。目前,ALK-TKI是ALK融合阳性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在靶向治疗过程中,约95%的患者对ALK-TKI有缓解,但无法达到完全缓解,存在残留病灶,进而导致耐药的发生[1]。布格替尼引领ALK NSCLC个体化治疗治疗新时代

在ALK阳性晚期NSCLC的临床管理中,个体化治疗与全程管理已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策略。根据患者的分子特征、肿瘤负荷、治疗反应及耐受性,制定精准且动态调整的治疗方案,为实现长期高质量生存提供重要保障。

首先,ALTA-1L研究结果表明[2],布格替尼治疗组56%的患者达到深度缓解。这一数据充分证实,布格替尼能够为ALK融合突变晚期NSCLC患者带来优质的深度缓解效果。基于这一优势,BRIGHTSTAR研究由此展开,该研究旨在探索布格替尼与LCT(放疗和/或手术)联合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2025 WCL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经过布格替尼诱导治疗8周后,76%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21%达到疾病稳定(SD)。这些结果表明布格替尼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诱导了快速且显著的肿瘤缩小,为后续LCT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令人瞩目的是,94%的患者成功完成了预定的LCT方案,最终取得中位PFS达66个月、5年PFS率51%的优异结果,证实了该联合策略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PFS。

图1. BRIGHTSTAR研究PFS数据

PFS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与仅接受部分LCT(仅对部分残留病灶进行处理)的患者相比,接受全面LCT(对所有残留病灶进行处理)的患者的中位PFS显著更长(P;HR 0.19)。

此外,基线循环肿瘤DNA/RNA(ctDNA/ctRNA)阴性状态和较小的基线肿瘤总体积也与更优的预后显著相关。基线肿瘤体积≤56.2cm3的患者中位PFS尚未达到,提示肿瘤负荷较小的患者可能从该联合治疗中实现更优的获益。

图2. 基于LCT程度、基线ctDNA/ctRNA、基线总肿瘤体积以及基线器官受累数分层的PFS数据

除了关键临床试验数据,布格替尼在真实世界中的表现也进一步夯实了其临床价值。首先,ALTA-1L真实世界研究长期随访结果显示[3],布格替尼一线治疗耐药后,高达75%的患者可成功序贯后续ALK-TKIs治疗,其中序贯治疗方案的中位PFS2达到74.7个月。Brilliant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布格替尼在国内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该研究聚焦布格替尼一线治疗中国ALK阳性NSCLC患者的特征与安全性。2025年WCLC大会上公布首次分析结果显示[4],整体安全性特征与全球研究数据一致,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主要为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17.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11%),且多为轻中度反应。这为布格替尼在中国临床实践中的个体化安全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不仅如此,布格替尼在二线治疗领域也积累了丰富数据,进一步完善了ALK阳性 NSCLC 的全程治疗布局。其中,II期J-ALTA研究纳入既往接受或未接受TKI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ALK阳性NSCLC患者,结果显示[5],在ALK-TKI经治、阿来替尼经治患者中,布格替尼治疗ORR分别为32%和34%,经治队列患者中位PFS达7.3个月。这一结果证实,即使在一线治疗耐药后,布格替尼仍可为不同用药背景的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获益,凸显了其在ALK阳性NSCLC全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研究结果共同表明,布格替尼通过其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为ALK阳性NSCLC患者提供了从一线到后线的全程个体化管理方案。并进一步推动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发展,打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在MDT模式下,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及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通过深度协作,实现了从精准病情评估到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的全流程优化。

在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治疗体验同样重要。对患者而言,布格替尼不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更在日常治疗体验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该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患者耐受性良好。这意味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维持体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因治疗副作用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获得更稳定的身心状态和更优的治疗体验。而且,一项基于安全性、有效性、药学特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五个维度的中国研究显示[6],布格替尼的综合评分高于其他ALK-TKI,表明其在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是适合长期治疗的优选方案。

对于ALK NSCLC患者而言,治疗的终极目标不仅是控制病情,更是回归正常、有质量的生活。布格替尼从疗效、安全性、经济性三个维度出发,既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案,又通过改善副作用、降低经济压力,切实提升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体验。这种以患者需求为核心的治疗优势,也让布格替尼成为更多ALK NSCLC患者长期治疗的优选方案,为他们点亮了“高质量生存”的希望。

布格替尼助力ALK阳性NSCLC优质生活

2025年WCLC公布的BRIGHTSTAR研究证实,布格替尼联合LCT可显著提升疗效,94%的患者成功完成LCT,中位PFS达66个月,且安全性良好。且布格替尼在真实世界中也展现出优异的全程管理价值,为一线及后线治疗提供强效选择。同时,布格替尼不良反应轻微,医保覆盖全面,从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三个维度助力患者实现长期高质量生存,真正改变了ALK阳性NSCLC的疾病管理格局。

参考文献:

[1]Elamin Y, et al. BrightStar: LCT With Brigatinib 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Naive ALK-Rearranged Metastatic NSCLC. 2025 WCLC OA07.01.

[2]Camidge DR, et al. Brig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ALK Inhibitor-Naive Advanced ALK-Positive NSCLC: Final Results of Phase 3 ALTA-1L Trial. J Thorac Oncol. 2021 Dec;16(12):2091-2108.[3]Delmonte A, et al. Real-world treatment patterns and effectiveness of subsequent treatments following first-line (1L) brigatinib for patients with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positive (ALK+)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from ALTA-1L. 2024 ELCC. 38P.[4]Wang L, et al. Brilliant First Analysis: A Real-World Study of Characteristics and Safety About Brigatinib as First-Line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ALK+ NSCLC. 2025 WCLC. EP12.06.[5]Yoshida T, et al. Brigatinib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LK-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Final results of the phase 2 J-ALTA trial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ancer Sci. 2023 Dec;114(12):4776-4777.[6]叶子奇, 等. ALK抑制剂用于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临床综合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相关推荐